[实用新型]节能高热效炉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5304.3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8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霞;陈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丽霞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2;F23D14/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张燕秋 |
地址: | 314417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高热 效炉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节能高热效炉头。
背景技术
炉头以燃气、燃油等作为燃料,其热效率的高低,关键的因素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要充分利用燃料就必须使它完全燃烧。传统的炉头采用扩散燃烧技术、燃气和空气边混合边燃烧、其混合速度慢,火焰温度低、燃气无法完全燃烧,容易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人中毒,部分燃料也因此白白浪费。
公开号为CN 10334397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炉头装置,包括基座、中心设有通孔的盖体以及安装于通孔处的密封塞,基座的内部形成一个上部开口的容纳空间,盖体配合安装于基座上部的开口处,所述盖体为具有锥形内凹面的环形结构,盖体中心通孔的孔壁上设有成圆周分布盲孔,盖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相互间隔设置的V形槽,所述每个V形槽的两侧斜面上分别设有燃气槽和空气槽,空气槽与所述的盲孔的内部相连通,燃气槽贯穿盖体的上下表面,所述基座的下底面上设有侧引入管和用于安装涡轮增压鼓风机的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与盖体上的通孔对应设置。该燃气灶炉头装置采用对流的方式实现燃气与空气之间的混合燃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聚拢热量,但是燃气和空气边混合边燃烧,仍然存在燃烧不充分、火焰温度低的问题,容易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公开号为CN 20106279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风式炉头,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底部有进风口,底座内放置有旋风盘, 旋风盘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与进风口相通,旋风盘的侧壁圆周上分布有一系列斜孔,所述旋风盘上设置有上盖。该旋风式炉头虽然先将燃气和空气混合后再燃烧的技术手段,但是仅仅依靠旋风盘与底座之间的间隙,无法实现燃气与空气之间的充分混合,同时燃气和空气之间的混合比例也无法控制,仍然达不到充分燃烧的技术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热效炉头,能够使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后再燃烧,燃烧更加充分,能够实现节能高热效的技术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高热效炉头,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设有火盖和炉芯,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围绕所述底板一周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和侧板之间围成上端开口的基座空腔,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侧板同轴的隔板,所述隔板内设有炉芯安装座,所述炉芯安装在所述炉芯安装座上,且所述底板上设有均与所述炉芯相连通的第一燃气进气孔和第一空气进气孔;所述炉芯与所述炉芯安装座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燃气进气孔和第一空气进气孔相连通的混合室,且所述混合室的顶部环形均布设有第一出火孔;
所述火盖安装在所述侧板和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底板、侧板、隔板和火盖之间围成内旋压缩室;所述底板的底面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气侧壁和导流侧壁,所述进气侧壁上设有进气方向均与所述侧板轴向垂直的第二燃气进气孔和第二空气进气孔,所述第二燃气进气孔和第二空气进气孔与所述内旋压缩室相连通,所述导流侧壁设置为用于将外界空气导流至所述第二空气进气孔和将所述内旋压缩室内的混合气体导流至所述火盖的导流斜面;所述火盖上阵列设有与所述内旋压缩室相连通的第二出火孔;
所述第一燃气进气孔上安装设有第一燃气进气管,所述第二燃气进气孔上设有第二燃气进气管,所述基座的下方设有风机。
进一步,所述炉芯安装座为设置在所述隔板内并与所述隔板同轴的插板,所述插板环绕一周形成插孔,所述第一燃气进气孔和第一空气进气孔均位于所述插板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炉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插孔配合的插头,所述混合室设置在所述插孔和炉芯之间。
进一步,所述侧板、隔板和插板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火盖呈圆锥形结构;或所述侧板、隔板和插板均为结构相似的多边形结构,所述火盖呈多边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出火孔为沿所述火盖母线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出火孔。
进一步,所述火盖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内延伸并与所述插板配合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分别用于安装点火针和检测针的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火盖包括位于所述侧板和隔板之间的出火段,所述出火段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下段的最大几何尺寸小于所述上段的最小几何尺寸,且所述上段和下段之间设有过渡平台,所述第二出火孔分别阵列设置在所述上段和下段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空气进气孔相对于所述第一燃气进气孔的轴线呈环形均布设置,所述第二空气进气孔相对于所述第二燃气进气孔的轴线呈环形均布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空气进气孔和第二空气进气孔均设置为腰形圆孔或圆形或菱形。
进一步,所述风机与所述基座底板之间形成压缩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丽霞,未经陈丽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5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