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压铆螺母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84085.7 | 申请日: | 2017-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8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明;孙强;汤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37/06 | 分类号: | F16B37/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汪青,吴少峰 |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压 螺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压铆螺母。
背景技术
紧固件就是紧固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或构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件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的总称。其中,自扣紧类紧固件因具有安装快速、高效、可靠,装配方便,高的推、拉、扭性能,适用材料范围广以及规格系列化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钣金件的连接中。
螺母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紧固件。随着使用范围和使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螺母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场合需要螺母具有防水密封的功能。现有的螺母密封防水的方式大致有下列几种类型:
1.通过在螺母与零件紧固连接处涂覆密封胶;
2.通过螺母与零件的干涉配合铆接密封;
3.通过螺母与零件的干涉配合螺接密封;
4.通过在螺母与零件之间加密封胶圈铆接;
5.通过在螺母与零件之间加密封胶圈的螺接;
6.通过在螺母与零件之间加纯铝/铜套(片、垫)的铆接;
7.通过在螺母与零件之间加纯铝/铜套(片、垫)的螺接;
8.以上的混合密封。
现有的这些螺母密封防水的方式具有以下缺点:
1.涂覆密封胶:工序繁琐、施工复杂,劳动条件差、效率低、连接质量不稳定等。
2.干涉配合:孔和与孔配合的轴其加工难度大、效率低、装配质量要求高。
3.加密封胶圈:成本高、效率低、装配质量要求高、受限于工作温度。
4.加纯铝/铜套:零件的加工难度大、效率低、装配质量要求高。
现有的这些方式中,目前还无法根据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和IEC60529标准要求满足一定防水等级和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防水性好的防水压铆螺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压铆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和设置在螺母本体上部的环形凸台。所述螺母本体上部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齿状密封几何体,所述的多个齿状密封几何体自环形凸台外周向外依次同心排列设置。
具体的,所述的多个齿状密封几何体呈圆环形且与环形凸台的环心同心。
优选的,所述螺母本体上部端面的边缘沿周向还设置有凸起的环形封闭的凸缘,所述凸缘沿周向均布有多个锁齿,所述锁齿沿凸缘的径向延伸且朝向环形凸台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凸缘的高度高于齿状密封几何体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凸缘与齿状密封几何体同心。
具体的,所述齿状密封几何体的齿形呈梯形。
具体的,所述螺母本体以及环形凸台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采用在螺母本体上部端面上设置多个同心的齿状密封几何体,使得防水压铆螺母在与基材紧固连接时,能够与基材形成类迷宫密封的结构,进而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符合使用需求。防水压铆螺母的加工工艺性好,生产工艺简单,结构简单、通用性好,无需密封圈、密封胶、铝/铜套等其他辅助密封件就能实现防水压铆螺母与基材间的密封紧固,应用简单、高效、节能、环保。连接高效、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压铆螺母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压铆螺母半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螺母本体;2、环形凸台;3、内螺纹孔;4、齿状密封几何体;5、凸缘;51、锁齿;100、防水压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水压铆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和设置在螺母本体1上部的环形凸台2。所述螺母本体1以及环形凸台2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螺纹孔3。所述螺母本体1上部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齿状密封几何体4,所述的多个齿状密封几何体4自环形凸台2外周向外依次同心排列设置。所述的多个齿状密封几何体4呈圆环形且与环形凸台2的环心同心。所述齿状密封几何体4的齿形呈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4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果外包装(四季食养茶果)
- 下一篇:包装袋(芙蓉香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