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填式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4032.5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6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朱宇杭;施双宝;计中华;肖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9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填式 光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光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填式光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光纤网络通信的不断发展,光纤光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光缆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光缆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光缆的施工和维护等方面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有的光缆主要分填充式光缆、全干式光缆和半干式光缆,其中填充式光缆和半干式光缆都采用油膏填充,在施工接续及后续维护方面更加费时费力,同时油膏在施工维护方面带来很多的不便,不易清理,易污染环境。而全干式光缆和半干式光缆在缆芯结构中需加入填充绳和扎纱等元件,使缆芯结构稳定。这种结构对扎纱的材料要求高,不适宜的材料容易导致光纤的传输性能降低,甚至可能造成通信中断。
近年来,也有部分技术试图对光缆结构和材料进行改进,但在光缆的稳定性、光学性能、弯曲能力等方面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市场期待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难题的全新的光缆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注填式光缆,不但具有稳定牢固的缆芯结构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施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注填式光缆,包括缆芯和依次包覆在缆芯外周的阻水层、铠装层和外护套,缆芯包括加强元件、设置在加强元件外周的一根或多根光纤束管以及内保护层,内保护层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填充在阻水层内的除加强元件和一根或多根光纤束管的剩余空间而形成,一根或多根光纤束管内部设有至少一根光纤。
优选,光纤束管为多根,多根光纤束管围绕加强元件绞合设置,光纤束管的绞合节距为60-70mm。
优选,光纤束管为一根,沿注填式光缆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外护套取自高密度聚乙烯护套、中密度聚乙烯护套、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护套和低烟无卤材料护套的一种;加强元件取自钢丝、钢绞线、玻璃钢中的一种,光纤束管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束管或改性聚丙烯塑料束管。
优选,光纤束管的个数为1~12个。
本实用新型的注填式光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完全省去了油膏的使用,便于施工和维护,减少了由于油膏引起的环境污染。
2.结构稳定,施工安全,由于不含有扎纱材料,可以避免由于扎纱张力不稳定而造成的缆芯被扎伤的情况。
3.生产效率更高,相比于现存技术,可以大大地减少由于更换填充绳和扎纱的时间。
4.本实用新型的缆芯结构稳定并且具有良好的弯曲和抗侧压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注填式光缆的截面图;
图中,1.加强元件;2.光纤束管;3.阻水层;4.外护套;5.内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几个实施例形式的注填式光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注填式光缆X1包括缆芯和依次包覆在缆芯外周的阻水层3和低烟无卤材料外护套4。缆芯包括作为加强元件1的钢丝和设置在钢丝外周的一根改性聚丙烯塑料光纤束管2以及由填充在阻水层3内部除去钢丝和改性聚丙烯塑料束管的剩余空间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形成的内保护层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和钢丝和改性聚丙烯塑料光纤束管2间不设额外密封。改性聚丙烯塑料光纤束管2内设有光纤,改性聚丙烯塑料光纤束管2内光纤外周包覆有纤膏,改性聚丙烯塑料光纤束管2沿光缆的长度方向设置。
依照YD/T 901-2009标准要求对注填式光缆X1进行如下检测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抗侧压能力检测:按照标准要求的实验方法进行试验,注填式光缆X1的抗侧压能力为1500牛,大于标准要求的1000牛,且光纤无明显附加衰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4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气调温型搅拌器
- 下一篇:电解液辅料添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