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冲压模具夹角侧修边斜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3204.7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7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庭辉;胡明东;朱嘉炜;方敏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铁牛汽车车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华市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冲压 模具 夹角 侧修边斜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冲压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目前的汽车冲压模具产业来看,例如汽车侧围外板为车身外板的基准结构件,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要求高,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品质及外观形象。其中,侧围外板在相邻区域修边角度形成夹角,由于空间狭小,无法安装普通斜楔进行修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了一种汽车冲压模具夹角侧修边斜楔机构,解决侧围外板在相邻区域修边角度又形成夹角,由于安装空间不够无法安装普通斜楔进行修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冲压模具夹角侧修边斜楔机构,包括安装在上模座上的第一斜楔、第二斜楔,所述第一斜楔的前端安装有第一修边刀块,所述第二斜楔的前端安装有第二修边刀块,所述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的移动方向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一斜楔的前侧连接有第一固定盖板,后侧连接有第二固定盖板,所述第二斜楔的后侧连接有第三固定盖板,所述第一斜楔的后端长于第二斜楔的后端,所述第一斜楔靠第一斜楔侧在第一固定盖板和第二固定盖板之间形成有使第三固定盖板靠第一斜楔侧容纳其中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斜楔设有第一楔面,所述第二斜楔设有第二楔面,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设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第一楔面作用的第一驱动块和与第二楔面作用的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斜楔连接有第一氮气弹簧,所述第二斜楔连接有第二氮气弹簧,在修边完成后,所述第一斜楔由第一氮气弹簧提供动力回退到位,所述第二斜楔由第二氮气弹簧提供动力回退到位。优选的,所述第二斜楔还设有第三楔面,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第三楔面作用的第三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为V型块,所述第一楔面和第二楔面为V型面,所述第三驱动块为平板状,所述第三楔面为倾斜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块的宽度小于第二驱动块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适应侧围外板在相邻区域的修边角度,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的移动方向之间设有夹角,同时为了避免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之间产生干涉,加长第一斜楔,且第一斜楔靠第一斜楔侧在第一固定盖板和第二固定盖板之间形成有使第三固定盖板靠第一斜楔侧容纳其中的容纳空间,因此可以解决此类在相邻区域修边角度又形成夹角,无法安装普通斜楔进行修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车冲压模具夹角侧修边斜楔机构,包括安装在上模座上的第一斜楔1、第二斜楔2,所述第一斜楔1的前端安装有第一修边刀块6,所述第二斜楔2的前端安装有第二修边刀块7,所述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2的移动方向之间设有夹角,以适应侧围外板在相邻区域的修边角度。所述第一斜楔1的前侧连接有第一固定盖板12,后侧连接有第二固定盖板13,所述第二斜楔2的后侧连接有第三固定盖板23。
其中,第一固定盖板12、第二固定盖板13、第三固定盖板23均呈U型,且左右两侧边沿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设有固定孔,通过螺丝将第一固定盖板12、第二固定盖板13、第三固定盖板23固定在上模座上,同时也使第一斜楔1、第二斜楔2得以固定。
所述第一斜楔1的后端长于第二斜楔2的后端,所述第一斜楔靠第一斜楔侧在第一固定盖板和第二固定盖板之间形成有使第三固定盖板靠第一斜楔侧容纳其中的容纳空间14,避免安装空间小,且由于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2的移动方向之间设有夹角,而使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2之间产生干涉。所述第一斜楔1设有第一楔面11,所述第二斜楔2设有第二楔面21,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设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第一楔面11作用以驱动第一斜楔1动作的第一驱动块3,和与第二楔面21作用以驱动第二斜楔2动作的第二驱动块4,所述第一斜楔1连接有第一氮气弹簧,所述第二斜楔2连接有第二氮气弹簧,在修边完成后,所述第一斜楔1由第一氮气弹簧提供动力回退到位,所述第二斜楔2由第二氮气弹簧提供动力回退到位。
另外,所述第二斜楔2还设有第三楔面22,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第三楔面作用的第三驱动块5,所述第一驱动块3和第二驱动块4为V型块,所述第一楔面11和第二楔面21为V型面,所述第三驱动块5为平板状,所述第三楔面22为倾斜平面。所述第一驱动块的宽度小于第二驱动块的宽度。第二斜楔同时设置第二楔面和第三楔面是为了避免工作过程中导滑面积不够。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铁牛汽车车身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铁牛汽车车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3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底壳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五金件冲压模具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