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载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83026.8 | 申请日: | 2017-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0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鸿;吴欣翰;陈金村;简瑞成;许智超;何其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移动载具。
背景技术
移动载具是指可承载人或物并可移动的装置。一般移动载具具有直行及转向的位移能力,然而由于其轮体配置的位置不同而具有较大的位移空间需求,以致于有适用空间的限制。此外,一般移动载具少有越障的机构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载具,包含:承载平台;两个驱动源,设置于承载平台上;两个主动轮,分别连接驱动源,两个主动轮分别具有第一旋转中心;以及两个惰轮,分别设置于承载平台,两个惰轮分别具有第二旋转中心,第二旋转中心的连线通过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且当其中一个惰轮抵顶障碍物时,惰轮相对于承载平台进行弹性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载具设有越障的机构配置并且在移动时具有较小的位移空间需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在下文中作出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的描述仅为示例,旨在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应当理解的是,实用新型内容中可能不包含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和实施例,因此并不意味着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包括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各种改进和修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惰轮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惰轮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惰轮通过障碍物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惰轮通过障碍物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立体外观图。
图1及图2示出的移动载具包含承载平台10、两个驱动源20、两个主动轮30及两个惰轮40。驱动源20设置于承载平台10上,主动轮30受驱动源20驱动而能带动承载平台10位移。惰轮40设置于承载平台10上以被动地跟随主动轮30移动,其中一个惰轮40相对承载平台10具有弹性位移能力。主动轮30主动带动承载平台10位移,而具有弹性位移能力的惰轮40在抵顶非平面的障碍物时,惰轮40能相对承载平台10弹性位移以顺利越过障碍物。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平台10为平台。在一实施例中,承载平台10为机器人主体。
两个驱动源20固定设置于承载平台10上。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源20为驱动马达。
配合参阅图3。图3为本案移动载具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两个主动轮30分别连接驱动源20并受驱动源20带动。通过驱动源20驱动两个主动轮30以相同速度转动可以带动承载平台10直行,通过驱动源20驱动两个主动轮30具有速度差地位移,则可以带动承载平台10转向。主动轮30具有第一旋转中心C1。主动轮30的第一旋转中心C1连线形成第一转轴L1,主动轮30绕第一转轴L1转动。
继续参阅图3,两个惰轮40设置于承载平台10上。两个惰轮40相对并位于两个主动轮30之间。在承载平台10的投影方向上,各主动轮30的位置分别与各惰轮40的位置连线构成近似菱形的形状。较佳地,使各主动轮30及各惰轮40位于距离承载平台10的面积中心点的相同半径位置处,更能使主动轮30带动承载平台10以最小回转半径进行转向,而降低承载平台10转动时所需的空间。
参阅图4、图5并配合图3。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惰轮40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惰轮40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中,惰轮40包含连接座41、弹性组件42及轮体43。至少其中一个惰轮40与承载平台10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42,使惰轮40相对于承载平台10具有弹性位移能力。弹性组件42可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或扭簧但并不以上述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3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