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体车厢活动顶蓬联动自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82384.7 | 申请日: | 2017-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9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荣 |
| 主分类号: | B60P7/04 | 分类号: | B60P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34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体 车厢 活动 联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锁结构,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软体车厢活动顶蓬联动自锁结构。
背景技术
蓬布是一种较粗厚的棉织物或麻织物。因最初用于船帆而得名。一般多采用平纹组织,少量的用斜纹组织,经纬纱均用多股线。
蓬布通常分粗蓬布和细蓬布两大类。
粗蓬布又称篷盖布,织物坚牢耐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用于汽车运输和露天仓库的遮盖以及野外搭帐篷。
细蓬布经纬纱用于制作,劳动保护服装及其用品。经染色后也可用作鞋、旅行袋、背包等面料。此外,还有橡胶蓬布,防火、防辐射用的屏蔽蓬布,造纸机用的蓬布。
1、纱支:
纱支简而言之,即指纱的粗细程度,中国目前通用的还是“英制式”即:一磅(454克)重的棉纱(或其它成分纱),长度为
840码(0.9144码/米)时,纱的细度为一支。如果一磅纱,其长度是10×840码,其细度是10支,纱支的表示方法英制式的表示符号是英文字母“S”单根纱的表示方法是:
32支单纱-------表示为:32S股线的表示方法是:32支股线(两亘并捻)既为:32S/2,42支3根并捻既为:42S/3。
2、密度:
蓬布织物密度的计算单位以公制计,是指10cm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抗折性,透气性,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机械指标,同时他也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大小。
(一)
间接测试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大的,纱线特数小的规则组织的织物。首先经过分析织物组织及其组织循环经纱数
(组织循环纬纱数),然后乘以10cm中组织循环个数,所得的乘积即为经(纬)纱密度。
(二)
直接测数法
直接测数法是凭借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来完成。织物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5cm,在分析镜头下面,一块长条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条红线,在分析织物密度时,移动镜头,将玻璃片上红线和刻度尺上红线同时对准某两根纱线之间,以此为起点,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根数,直到5cm刻度线为此。输出之纱线根数乘以2,即为10cm织物的密度值。
在点数纱线根数时,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超过0.5根,而不足一根时,应按0.75根算。
若不足0.5根时,则按0.25根算。织物密度一般应测得3-4个数据,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现在市面上的软体车厢蓬布通过滑轮结构装饰配合使用,用于软体车厢顶部的盖合,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滑轮组件之间不能固定在一起左右两个方向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体车厢活动顶蓬联动自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体车厢活动顶蓬联动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顶蓬自锁结构包括:
一与车厢滑轨最左侧滑动组件下端相连接、能够沿着滑轨滑动的滑杆;
一设置在车厢滑轨最右侧滑动组件下端、用于与滑杆配合作用、且能够转动的挂钩。
一设置在所述挂钩下方、用于控制挂钩转动的顶杆装置。
一种软体车厢活动顶蓬联动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顶蓬自锁结构包括:
一固定设置在车厢滑轨最左侧滑动组件下端的拉杆;
一设置在车厢滑轨最右侧滑动组件下端、用于与拉杆配合作用、且能够转动的挂钩。
一设置在所述挂钩下方、用于控制挂钩转动的顶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与车厢滑轨最左侧滑动组件下端相连接、能够沿着滑轨滑动的滑杆;一设置在车厢滑轨最右侧滑动组件下端、用于与滑杆配合作用、且能够转动的挂钩;一设置在所述挂钩下方、用于控制挂钩转动的顶杆装置;采用以上设计,当车厢滑轨最左侧滑动组件向右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此时的滑杆位于挂钩的下方,控制顶杆装置向下运动,此时的挂钩失去顶杆的支撑力,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与滑杆相卡接,此时车厢滑轨上的所有滑动组件可以一起向左或者向右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荣,未经刘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2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抢险救援用车轮固定装置
- 下一篇:车厢内饰结构和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