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末冶金叶片转子类成形双层冲头压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1788.4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7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潘中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末冶金 叶片 转子 成形 双层 冲头压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粉末冶金叶片转子类成形双层冲头压圈结构。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用金属或用金属粉末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粉末冶金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机械、物理性能,是传统的熔铸方法无法获得的,可用于制造汽车、摩托车、纺织机械、电动工具、五金工具、电器等各种粉末冶金零件。
成形模具是粉末冶金制品生产的过程中的关键设备,粉末冶金用铁粉靠压力在成形模具中成形,成形件的尺寸是成品件尺寸的保障。因此,在叶片转子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成形冲头是保证制品精度的重要工具。
在常规的粉末冶金转子类成形多冲头设计中,成形冲头一般采用单层分布,成形冲头在底部的没有台阶面,那么在冲头此处应力集中,冲头容易开裂,使得冲头没做多少数量就要报废,造成了模具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220232566.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粉末冶金转子用成型模具》,包括:上冲、一下冲、二下冲、阴模和芯棒,所述上冲的下方设置有一下冲、二下冲、阴模和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模和芯棒之间设置有二下冲和一下冲,所述多个二下冲插装在一下冲圆心通孔的叶片槽内,所述相邻两二下冲之间的一下冲圆心通孔内壁上设置有梯形凸台。这种模具的二下冲为多个,插装在一下冲圆心通孔的叶片槽内,其多个二下冲的底部也是单层分布的,也容易断裂,在结构布局上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形效果好的粉末冶金叶片转子类成形双层冲头压圈结构,以解决叶片转子在成形时冲头开裂,导致模具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粉末冶金叶片转子类成形双层冲头压圈结构,包括多个冲头及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分为间隔排列的上下双层,其中第一层冲头的底部通过第一压圈压住固定,第二层冲头的底部通过第二压圈压住固定,冲头的底部成型有用于防止冲头成形时发生断裂的台阶面。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压圈上径向开设有呈星形排列的供第一层冲头和第二层冲头穿置的第一插槽孔,在第一压圈的内壁上成型与第一层冲头的底部台阶面配合的环形的第一台阶槽。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压圈上径向开设有呈星形排列的供第二层冲头穿置的第二插槽孔,第二压圈的内壁上成型有供第二层冲头的底部台阶面配合的环形的第二台阶槽。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压圈上径向开设有呈星形排列的供第一层冲头和第二层冲头穿置的第一插槽孔,在第一压圈的内壁上成型有供第一层冲头的底部置入的环形的第一台阶槽。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压圈上径向开设有呈星形排列的供第二层冲头穿置的第二插槽孔,第二压圈的内壁上成型有供第二层冲头的底部置入的环形的第二台阶槽。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压圈的外侧盖合有一垫板,垫板上径向开设有呈星形排列的供第二层冲头穿置的第三插槽孔,第二压圈对合盖设在垫板的外侧。
再改进,所述冲头为环向均匀间隔设置的12个,其中间隔设置的6个冲头通过第一压圈压住固定,另外间隔设置的6个冲头通过第二压圈压住固定。
再改进,所述第一压圈上的第一插槽孔为12个,第二压圈上的第二插槽孔为6个,垫板上的第三插槽孔为6个。
最后,所述第一压圈、垫板和第二压圈外设压盖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冲头采用上下双层布局,每层用压圈固定,从而减少了冲头由于干涉而容易开裂,造成了模具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解决了叶片转子在成形时冲头开裂,导致模具寿命短的问题,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为生产高精度的转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改进前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1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铸造车间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冶金用自动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