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氨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80865.4 | 申请日: | 2017-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杨勇;周苏闽;杜卫刚;钱运华;胡涛;吴彩金;汪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B01D53/18;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氨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工业生产中经常要排放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废水,如何处理使含氨废水能达标排放,一直是大家追求的目标。
目前较高浓度含氨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空气吹脱法、离子交换法、加氯法、A/O生物法、膜分离法及汽提法等。空气吹脱法:先使废水碱化,当pH=9.5~11.5时通入空气将废水中的氨吹除。其优点是流程简单,但会发生污染物转移。离子交换法: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铵离子,以硫酸洗脱使树脂再生。这种方法选择性强,需频繁再生,药剂消耗大。加氯法:用氯将氨氧化,再将生成的氯化氨吸附。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氯气且易产生二次污染。A/O生物法: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将氨最终转化成氮气。处理效果好,较经济,但需要碳源。膜分离法:利用疏水性的中空纤维膜将氨分离出来,用氯化氢吸收生成副产品氯化铵。处理效果好,但投资较大。汽提法:利用蒸馏的方法,在汽提塔中将废水中的轻组份氨汽提上来,经冷凝后回收氨水,塔底排放达标的净化水。处理效果好,但能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氨废水处理装置,能使含氨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且使回收的氨水浓度达到项目要求,能耗较小,不会发生污染转移和二次污染,成本低廉。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氨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储罐、含氨废水槽、再沸器、蒸氨塔、中间罐、氨吸收塔以及氨水储罐,所述氢氧化钠储罐的出液口依次通过碱液计量泵和第一阀门与所述蒸氨塔的底部腔体连通,所述含氨废水槽的出液口依次通过废水计量泵和第二阀门与所述蒸氨塔的底部腔体连通;所述再沸器设置在所述蒸氨塔的底部腔体内,且所述再沸器的一端分别设置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所述蒸氨塔的顶部通过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三阀门与至少一个氨气冷凝器循环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与所述中间罐通过第四阀门连通,所述中间罐与所述氨吸收塔的底部腔体通过第五阀门连通,所述氨吸收塔的底部腔体和所述氨吸收塔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二回流管道与氨水泵和氨水冷凝器连通;所述氨水储罐通过位于所述氨水泵和所述氨水冷凝器之间的第六阀门与所述氨吸收塔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蒸氨塔的底部腔体底部还设置废水排出阀门。废水排除阀门能够将经蒸氨塔处理后的二次废水排出。
进一步地,在所述氨吸收塔的顶部还设置过压自动打开阀门。在氨吸收塔吸氨的过程中,氨吸收塔塔顶压力如果过高,过压自动打开阀门就会自动打开,避免损坏氨吸收塔及发生爆炸的危险。
优选地,所述氨气冷凝器的数量为两个。冷凝器数量多冷凝效果好、冷凝效率高,但是也要控制其数量以免无意义的增加装置成本,这里安装两个氨气冷凝器完全能够达到最终产品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氨吸收塔的底部腔体内设有第一液位器;所述中间罐内设有第二液位器。当中间罐内的蒸氨回流液液位由液位器测得达到指定高度时自动关闭第四阀门,并打第五阀门,使蒸氨回流液流入氨吸收塔中,氨吸收塔中的蒸氨回流液由液位器测得达到一定液位后,关闭第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氨吸收塔的底部腔体还设有取样口。设置取样口便于从氨吸收塔内取样检测分析蒸氨回流液中的氨水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含氨废水处理装置还包含纯水罐,所述纯水罐与所述氨吸收塔的底部腔体通过水泵连通。首次使用氨吸收塔进行吸氨操作时,需要通过纯水罐向氨吸收塔补充去离子水以达到一定液位,在蒸氨操作结束后,蒸氨回流液都要保持该液位,以利于下次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的含氨废水处理装置还包含导热油储罐,所述导热油储罐通过所述导热油进口以及所述导热油出口与所述再沸器连通。导热油储罐内储存导热油,其与再沸器连通后能够进入再沸器,通过再沸器加热导热油,升高蒸氨塔内的温度,温度达到100℃左右氢氧化钠与含氨废水反应。
优选地,所述再沸器为釜式再沸器。
有益效果:本含氨废水处理装置对含氨氮为17g/l的废水处理量为7.5m3/d,NH3-N浓度为17g/l,16小时完成处理;处理后能够回收氨水浓度≥6%,废液中氨氮<35mg/l。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含氨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0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