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色氟碳树脂电线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0623.5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5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珊;于亚征;王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B29C47/04;H01B13/14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色 树脂 电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生产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多色氟碳树脂电线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电缆生产时,为了提高电缆的识别性和美观性,往往需要对电缆的绝缘层由多种色彩的绝缘材料混合制备而成,针对这一需要,当前在对电缆的绝缘层制备过程中,为了满足进行不同色彩原料混合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为绝缘挤出设备配备和同时实现两种或多种不同色彩原料同时挤出成型作业的模具来实现的,但在实际的生产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这类混合挤出成型模具虽然可以满足同时挤出两种或多种色彩原料的需要,但其结构相对固定,因此在使用时,一个挤出成型模具仅能满足单一固定数量原料混合挤出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及大的限制了挤出成型作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挤出成型模具的通用型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设备利用率不足,除此之外,当前所使用的这类混合挤出模具,在进行原料混合挤出时,往往约缺乏相应的调温、导向能力,因此导致挤出后的不同色彩的原料分布均匀性相对较差,挤出作业易发生原料堵塞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电缆绝缘挤出作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电缆绝缘挤出模具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色氟碳树脂电线模具,该新型使用灵活简便,承载能力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多种不同色彩氟碳树脂材料合成制备电缆绝缘层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不同色彩的氟碳树脂材料进行混合挤出成型时,有助于提供各类色彩的氟碳树脂材料分布的均匀性和可控性,同时有由于提高彩氟碳树脂材料挤出成型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多色氟碳树脂电线模具,包括承载基体、电加热丝及柱塞,所述的承载基体为圆柱体结构,电加热丝至少一条,嵌于承载基体外表面并环绕承载基体轴线呈螺旋状均布,承载基体内部设进料腔、成型腔及注射道,其中进料腔、成型腔与承载基体同轴分布,且进料腔长度为承载基体有效长度的2/3—3/4,进料腔横截面为等腰体形结构,其后端面嵌于承载基体后端面处,前端面与成型腔相互连通,其中进料腔后端面直径为前端面直径的3—10倍,成型腔为横截面呈矩形结构腔体,且成型腔后端面与进料腔前端面连通,成型腔前端面与承载基体前端面处,成型腔直径比进料腔前端面直径小0—5毫米,注射道至少两个,并环绕承载基体轴线均布,注射道轴线与承载基体轴线呈45°—90°夹角,注射道前端与承载基体外表面连通,末端与进料腔连通,且注射道末端与成型腔后端面间间距为0—10毫米,注射道末端端面低于成型腔侧壁,且注射道末端端面与成型腔侧壁间最小间距为0,最大间距与成型腔的半径值相同,柱塞嵌于注射道内,并与注射道同轴分布,柱塞末端与进料腔和注射道接触面平齐,前端超出承载基体至少1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基体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条水冷管,且所述的水冷管环绕承载基体轴线呈螺旋状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注射道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结构,且其高线与承载基体轴线平行分布并与承载基体后端面和前端面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腔末端端面直径为承载基体直径的2/3—4/5。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腔内均布至少三条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环绕进料腔轴线呈螺旋状分布,且所述的导流板位于进料腔末端位置处且导流板长度不大进料腔有效长度的1/3。
本新型使用灵活简便,承载能力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多种不同色彩氟碳树脂材料合成制备电缆绝缘层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不同色彩的氟碳树脂材料进行混合挤出成型时,有助于提供各类色彩的氟碳树脂材料分布的均匀性和可控性,同时有由于提高彩氟碳树脂材料挤出成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大学,未经焦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0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二醇废气焚烧炉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降低铅酸蓄电池铅胚温度的工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