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温和艾灸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9615.9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6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於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於爱华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43632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艾叶 保健治疗作用 本实用新型 患者身体 加热载体 透气背衬 无纺布层 用户体验 止痛膏药 保护层 隔离层 舒适度 芯层 灼烧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炙贴,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温和艾灸贴。包括透气背衬层(1)、隔离层(2)、加热载体层(3)、艾叶芯层(4)、止痛膏药层(5),无纺布层(6)和保护层(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温和艾灸贴,既能充分高效发挥艾灸的保健治疗作用,同时能够更好的减轻艾叶加热时对患者身体产生的灼烧感,提高了产品舒适度,且便于使用,增强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炙贴,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温和艾灸贴。
背景技术
艾灸也称为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常用的治疗手段。它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来自两方面:首先是艾的药性作用。艾灸所用的艾味苦性温,为纯阳之品,苦可软坚散结,温可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艾灸所产生的“药气”通过皮肤和呼吸被人体吸收,能起到抗菌、抗病毒作用,也就是古人说艾灸的“祛邪”效应,此外还有安神、醒神、通窍等作用。其次是艾绒燃烧时的热刺激效应。艾灸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使局部重穴,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更好地跳动体内免疫细胞对抗病原微生物,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促使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温热作用还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同时,艾灸都是针对病灶或学位经络实施的,通过对经络的刺激更可以对全身产生调理和治疗作用。近年来,医疗成本不断提高,西医西药副作用的报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艾灸这个经几千年验证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随着年代的延续,其灸法的方式和种类也衍化了很多种,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仍然是艾条灸法。艾条灸也称艾卷灸,是用棉线将艾绒包裹好,制成长圆筒状,将一端点燃后,对准所需穴位或局部进行薰灼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烟气大、易落灰,操作不便,不能同时多穴施灸,尤其是患者在实施艾灸时需要卧床,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稍有不慎还会灼伤患者皮肤。
因此,如何能达到艾灸的目的,又方便医生患者使用,是目前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温和艾灸贴,既能充分高效发挥艾灸的保健治疗作用,同时能够更好的减轻艾叶加热时对患者身体产生的灼烧感,提高了产品舒适度,且便于使用,增强了用户体验。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效温和艾灸贴,包括透气背衬层、隔离层、加热载体层、艾叶芯层、止痛膏药层,无纺布层和保护层,所述透气背衬层两端,为粘结部,中间设有透气小孔,并通过压敏胶与隔离层粘结,所述隔离层内部为空心结构,上下两端设有透气微孔,所述加热载体层设于隔离层上端,所述加热载体层上方依次设有艾叶芯层、止痛膏药层,无纺布层和保护层,所述止痛膏药层为圆形饼状膏药,位于艾叶芯层中部,所述保护层为白色硅胶纸,所述保护层端部与透气背衬层两端贴合,使用时再揭开。
进一步的,所述艾灸贴的外部套装有密封袋。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的形状为长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艾叶芯层和止痛膏药层为单层或复合层。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层为艾叶芯层和止痛膏药层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传统艾灸贴的背衬层和加热载体层中间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内部为空心结构,有助于储备空气,增大了加热载体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加热载体层热量的充分释放,使得艾叶芯层中的功能成分挥发更充分,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2.使用艾灸贴时,加热载体层在外,艾叶芯层靠里,设计合理,避免热量灼烧肌肤,引起疼痛。
3.在艾叶芯层和无纺布层中间设有止痛膏层,进一步避免或减轻了使用时热量对肌肤的灼烧,提高了产品舒适度,且便于使用,增强了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於爱华,未经於爱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9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