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个平行梁式称重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7866.3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6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朱炜道;胡文辉;姚玉明;柯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3/14 | 分类号: | G01G3/1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称重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衡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四平行梁式称重传感器,应用于汽车衡等电子衡器场合。
背景技术
平行梁结构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台秤、皮带秤等称重领域。平行梁传感器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平行梁传感器的优点是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寿命长,结构简单,频响特性好,能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易于实现小型化、整体化和品种多样化等。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220449630.3的中国专利《双皮带一体化变频调速秤》,包括称架、设置在称架上的输送称量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的输送称量机构为分体结构,包括拖料皮带机构和计量皮带机构,拖料皮带机构借助支架定位在称架上,位置高于计量皮带机构,计量皮带机构定位在带有平行梁传感器的称架上。这种平行梁传感器就是用在皮带秤上。
另查,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349792.4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称重模块,它包括测力计、基板、顶板、力传递构件以及运动限制装置,力传递构件用于将称重力从顶板传递到测力计,而运动限制装置用于限制顶板相对于基板在自由游隙的限制范围内的水平浮动运动,并将侧向力分量直接从顶板传递到基板。运动限制装置的一部分具有通道的形式,该通道的顶边刚性地连接到顶板,而该通道的平坦底部以与基板有一净距的方式平行于基板延伸。运动限制装置的另一部分是螺栓,该螺栓的轴锚定在基板内,并以全周的间隙穿过通道底部内的通孔,且螺栓头大于通孔,且以从通道底部起的一垂直隙距设置在通道底部上方。其不足之处在于结构不够紧凑合理,不便于安装使用。
目前在汽车衡等电子衡器领域里,应用较多的为桥式结构或柱式结构称重传感器,但是桥式传感器或柱式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偏载误差,或由于设备或秤台变形引起的加载偏差,因此要求一种传感器既能保证高精度称重,又能满足实际现场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测量精度高、抗偏载能力强的多个平行梁式称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个平行梁式称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以及设于弹性体上的应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包括一底座,底座上靠近底座边缘的位置均匀间隔竖直向上设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柱的内侧分别向内延伸形成多个水平的应变梁,多个应变梁互相连接形成中心射线分布的梁式结构,在多个应变梁的中心交汇处突设有承载头,弹性体中间为空心结构形成应变区,应变片设置在多个应变梁的下表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为开设有圆形内孔的圆柱形结构,支撑柱有四个,分别沿着底座的圆周均匀分布,对应地,四个应变梁互相连接形成十字形梁式结构,在支撑柱外侧密封套设有一圆形的套筒。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柱的外边缘呈与套筒相配合的圆弧形,支撑柱的外边缘与底座之间设有内凹的台阶面,套筒套设在支撑柱外与台阶面相抵,套筒与支撑柱的外侧以及台阶面焊接密封。
作为改进,所述承载头的上端面为承载面,承载面为内凹的弧面,承载面上可采用钢球加载或压头加载的方式。
再改进,所述弹性体为一体成型的十字形梁式结构。
再改进,所述底座的侧部设有导线出线口,在导线出线口上安装有防水连接接头。
最后,所述底座的底部边缘开设有若干用于传感器安装定位的螺纹孔,底座的底部对应于圆形内孔的位置密封盖设有一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弹性体为一体成型的十字形梁式结构,精度高,抗偏载能力强,支撑部分和应变部分设置在底座上,外部通过套筒与底座焊接密封,中间承载部分钢球加载或压头加载方式。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测量精度高,抗偏载能力强,容易安装使用,能应用于于汽车衡等电子衡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78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