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架桥下绿化带浇灌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77024.8 | 申请日: | 2017-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8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严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园景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E03F1/00;E03F5/10;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架桥 绿化带 浇灌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浇灌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全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城市内部的及城市之间路网在不断的加密、加宽。为解决城区庞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城市的主干道度已经是高架道路林立。这些高架路面宽度都能达到几十米,如此大面积的高架桥路面,能收集到的雨水相当可观。
高架下方一般设有绿化带,由于这些绿化带被高架遮挡,降水时不能够受到充分的雨水浇灌,影响了绿化带中植物的生长,而高架路面上的雨水一般收集后直接排出,较为浪费水资源。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公开号为CN2053824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自流式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统,它包括设于高架桥下的储水容器,所述排水管从高架桥上向下延伸至排污通道,在排水管上、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溢水口、给水口和排污阀,所述溢水口与排污通道连接;储水容器上设有进水口和灌溉口,所述给水口与进水口连接。
这种高架桥下绿化带的自流式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统虽然能够收集雨水为绿化带浇灌,但是在降水量较大时,尤其是在暴雨的初期,高架上的大量碎石废屑会被带入储水管中,由于灌溉喷头的出水口较小,如此容易造成喷头的堵塞,从而影响灌溉系统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浇灌结构,其具有能够清除大部分碎石、废屑,避免喷头堵塞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浇灌结构,包括蓄水箱、排水管、喷头和若干个连通在排水管与高架路面之间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蓄水箱之间依次连通有弃流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箱,过滤箱内平行于地面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将过滤箱分为进水部和出水部,进水部上连通有朝向地面一侧倾斜设置的进水管道,出水部上连通有出水管道,过滤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基础格栅和碎石过滤带,碎石过滤带通过两层渗水土工布包覆在中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过程中,降水从排水口进入,并汇流至排水管内,由于初期的雨水含有的砂石碎屑较多,弃流单元可以将这部分水直接排除,等到一定时间后,较为干净的雨水进入过滤箱内进行过滤,然后排入蓄水箱内存储,最后通过喷头对绿化带进行浇灌,雨水从进水管道进入过滤箱,过滤部中水位上升,雨水经过碎石过滤带进行过滤后再从上方的出水管道排出,由下至上的过滤方式可以使雨水在过滤前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沉淀,从而使过滤较为充分,如此经过弃流单元和过滤单元的双重作用,能够过滤大部分碎石和废屑,从而避免喷头的阻塞。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水管道连通在进水部的侧壁上,进水部底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排屑孔,排屑孔外通过螺纹连接有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单元经过长时间使用后,进水部内会存积较多的砂石废屑,因此在一定时间后需要将其排出,需要时操作人员可以打开端盖,进水部中的积水将泥沙和废屑冲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清理。
进一步设置:所述端盖内套设有密封环,进水部的底面朝向排屑孔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的设置可以防止进水部中的积水渗出,进水部的地面朝向排屑孔倾斜可以使泥沙堆积在排屑孔内,方便泥沙废屑的排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弃流单元包括弃流池和过渡池、分别连通在过渡池两侧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弃流池与过渡池通过弃流管连通,弃流池内对应弃流管的位置设有直径大于弃流管的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期的雨水从进液管进入过渡池内,先从弃流管流通到弃流池中进行排放,当中期雨水量较大时,弃流池被充满,浮球在水压的作用下上浮,并将弃流管堵住,此时较为干净的雨水就能够从过渡池中的出液管排入过滤箱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渡池内设有圆形的挡板,挡板直径与弃流管的直径相同,挡板底部通过防水胶绳与浮球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减小后,弃流池中积水排出,浮球下沉则雨水会继续从弃流池排出,如果进水量小于排水量则雨水会持续排出,造成浪费,在需要时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挡板将弃流管阻挡,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设置:所述弃流池内与弃流管同心设有直径大于浮球的定位笼,浮球置于定位笼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笼与弃流管同心设置,而浮球置于定位笼内,可以限制浮球上浮的位置,避免浮球向其他方向滚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笼下方的弃流池侧壁上固定有过渡杆,防水胶绳绕过过渡杆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园景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园景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70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蔬菜专用喷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置灯光喷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