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3933.4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7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佩芳;释加才让;曹静武;丁向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9/04 | 分类号: | F16D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浮动 弹性元件 制动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
背景技术
在列车盘式制动系统中,制动闸片是关键部件之一,制动力通过制动夹钳施加到制动闸片上,使制动闸片的摩擦块与制动盘接触,吸收动能,使列车制动停车。但是由于摩擦块与制动盘之间不能完全贴合,作用力不能平均的作用在摩擦块与制动盘上,从而造成制动闸片的高应力点出现裂纹、掉块、缺损,产生局部高温区,影响制动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4533294U公开了一种浮动式制动闸片,包括背板、若干个摩擦块、若干个卡簧和设置于摩擦块和背板之间的碟簧,碟簧为中空的圆台状,圆台的上端支撑在摩擦块下方,下端支撑在背板上,在列车制动时,碟簧提供一定的浮动量使得摩擦块与制动盘尽量贴合。但是由于碟簧本身尺寸结构的限制,在列车制动时其形变量仍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同一闸片不同摩擦块的受力尽量均匀、摩擦块与制动盘尽量贴合完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列车制动时,碟簧的形变量仍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同一闸片不同摩擦块之间的受力尽量均匀、摩擦块与制动盘尽量贴合完全的要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列车制动时,弹性元件的形变量相对较大,同一闸片不同摩擦块的受力均匀、摩擦块与制动盘贴合完全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包括:
闸片背板;
摩擦块,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闸片背板上;
第一弹性元件,上端面与所述摩擦块连接,下端面与所述闸片背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一圆台,通过所述圆台的轴的截面的腰与下底之间的夹角为10~35°。
所述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上端面的直径与下端面的直径之比为1.0:(1.7~2.0)。
所述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垂向形变量与自由高度之比为(0.16~0.70):1。
所述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所述摩擦块包括设置在上的摩擦体和设置在下的支撑体,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上端面与所述支撑体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撑体的下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所述闸片背板连接。
所述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卡簧。
所述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所述支撑体包括一设置在上的半球形部和一设置在下的工字型部,所述半球形部和所述工字型部固接,所述半球形部的平面端固定在所述摩擦体中,所述工字型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闸片背板中。
所述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所述闸片背板上成型有与所述支撑体相匹配的定位孔。
所述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定位孔的上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定位孔的下部。
所述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内部成型有允许所述支撑体穿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设置在摩擦块和闸片背板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为一圆台,且通过圆台的轴的截面的腰与下底之间的夹角为10~35°,此种设计使得在列车制动时第一弹性元件的形变量相对较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同一闸片不同的摩擦块受力均匀,摩擦块和制动盘贴合完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闸片的浮动效果,提高了制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大浮动量弹性元件的制动闸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弹性元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闸片背板;2-摩擦块;3-第一弹性元件;4-第二弹性元件;11-定位孔;21-摩擦体;22-支撑体;211-预留槽;221-半球形部;222-工字型部;2211-圆形嵌入部;θ-腰与下底之间的夹角;d1-第一弹性元件的上端面的直径;d2-第一弹性元件的下端面的直径;h-第一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39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循环车辆刹车降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械设备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