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变形缝剪力墙模板的限位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3592.0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5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郭可;黄普;杨显锋;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变形缝 剪力 模板 限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变形缝剪力墙模板的限位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体型越来越复杂,体积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使用,许多建筑在设计时往往需要设置伸缩缝、抗震缝、沉降缝等变形缝。尤其是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由于变形缝的宽度较小,当变形缝两侧剪力墙同时施工时,多是采用填充泡沫板、木方加固模板的方法,缝内模板不易安装和拆除,容易发生缝内模板变形,造成剪力墙上下错台、质量差、尺寸不一,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正常安全使用,因此当变形缝两侧剪力墙同时施工时,其内侧模板安装和拆除就成了该处的施工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变形缝剪力墙模板的限位件,其实现了安装和拆除简便、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变形缝剪力墙模板的限位件,包括多组限位单元,其中每组限位单元均包含两根限位杆、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设置螺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杆穿过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设置的过孔后由螺母固定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且所述两根限位杆平行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为一平板和一弧形板包围形成的中空管状结构且其内孔截面呈半圆形,两根限位杆的平板相对设置且平行;所述限位杆两端均设置有密封板,所述螺杆焊接在密封板上,所述密封板焊接在限位杆两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的过孔为多个,并成“一”字型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每组限位单元之间相互平行并与相邻限位单元之间有距离,相邻限位单元之间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多个呈直线排列的安装孔,每组限位单元的上连接板由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变形缝剪力墙模板的限位,既能避免工人在缝内施工又能保证变形缝两侧剪力墙同时施工,在安装时根据变形缝的宽度确定两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且拆除简便,还可以将之前用过的模板和限位件用于下一次变形缝的模板安装,且无须像传统的变形缝模板施工技术一样需要每次都改变模板和限位件的尺寸,可以多次反复利用,避免材料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制作工艺简化,强度高,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单元旋转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变形缝剪力墙模板的限位件,包括多个限位单元,其中每个限位单元1包含两根限位杆11、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13,所述限位杆11的两端均设置螺杆14,所述限位杆1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杆14穿过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13上设置的过孔16后由螺母固定在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3上。
所述限位杆11为一平板和一弧形板包围形成的中空管状结构且其内孔截面呈半圆形,在不影响限位杆11刚度的情况下,节约材料,为限位件1减轻重量;两根限位杆11的平板相对设置且平行,因此弧面与内模板21接触面积小,摩擦力越小,便于限位件1的安装和拆除;
所述限位杆11两端均设置有密封板17,所述螺杆14焊接在密封板17上,所述密封板17焊接在限位杆11两端上,简化安装工序,提高施工效率,避免每次施工时都需要对限位杆11进行组装;
如图3所示,所述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13上的过孔16为多个,并成“一”字型排列,因此所述两根限位杆1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变形缝3的宽度进行调节,这样能将之前用过的模板和限位件1用于下一次变形缝5的内模板21的安装,且无须像传统的变形缝模板施工技术一样需要每次都改变模板和限位件1的尺寸,可以多次反复利用。
所述限位单元1旋转90度,使上连接板12长边与内模板21平行,即可将限位单元1放置在变形缝5中或者从变形缝5中取出,这操作方式简便快速,非技术人员也可以操作,提高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3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