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流限压控制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2988.3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殷亚雷;祖重光;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联大通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4 | 分类号: | H02M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马倩倩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流限压 控制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恒流限压控制板。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购买到的恒流源均为固定电流值,且电流达到1000mA的恒流源体积均较大,造成安装不便;同时因体积大在安装过程中,极易因安装不当造成损坏。由于在不同的恒流供电场合往往所需的电流值是不同的,常规做法是选择多种型号的恒流源,这样往往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恒流限压控制板,以提供一种恒流电流值可调、具有自动限定输出电压功能、体积小的恒流限压控制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恒流限压控制板,包括控制板本体及其上方布设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自恢复保险保护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恒流限压电路,输入电压由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接口依次经所述自恢复保险保护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恒流限压电路后输出至负载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自恢复保险保护电路包括断路器FU1,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和二极管E0,所述恒流限压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若干二极管,所述电源模块的型号为LM2576S-ADJ,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接口XT1的第一端经所述断路器FU1连接至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端直接连接至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整流桥的负向输出端接地,正向输出端经电阻 R5和所述二极管E0后接地,所述整流桥的正向输出端经过互相并联的电解电容C01、电解电容C02、电容C05、电容C06、电容C07和电容C08后接地,所述整流桥的正向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经电阻R3接地,第四引脚经电阻R1分别连接至负载接口XT2的第一端、经过互相并联的电阻R7、电阻R8和电阻R9接地,所述第四引脚经电阻R2、二极管D6后连接至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经过逆向的二极管D5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经过串联的电阻R6和二极管E1后接地,并连接至所述负载接口XT2的第二端,所述负载接口XT2的第二端经过互相并联的电解电容 C03、电容C09、电解电容C04、电容C10和电阻R4后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桥的型号为RS507L。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E0和所述二极管E1均为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SMBYW02-200。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6为24V稳压二极管,其型号为ZMM24V。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2和电阻R4的阻值均为2kΩ。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本体的外形尺寸不大于60mm*29mm。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接口XT1和所述负载接口XT2的型号均为 PTSA0.5/2-2.5-F。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流限压控制板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恒流限压控制板,布设的恒流限压电路,能够设置恒流值并自动限定输出的电压,避免了因恒流值不可调,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自动限定输出的电压,能有效保证电路达到稳定状态,避免电路芯片因电压值无限提高造成损坏,更加专业化,具有广泛的推广使用价值。
(2)本发明所述的恒流限压控制板,设有空载保护电阻,可有效保护电路同时也可降低空载功耗,有效节约资源。
(3)本发明所述的恒流限压控制板,体积小,节省安装空间,同时有效避免因体积问题造成在安装过程的损坏,更加人性化。
(4)本发明所述的恒流限压控制板,在实际应用的各种小于1000mA的恒流值场合,只需调整电阻值即可,应用方便,而且负载过重或者空载状态下均可安全使用,不会损坏芯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恒流限压控制板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恒流限压控制板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案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联大通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联大通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2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