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成型玻璃钢管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2642.3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0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峰;钱晓海;汤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道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成型 玻璃 钢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成型玻璃钢管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钢管即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主要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以高分子成分的不饱和聚脂树脂、环氧树脂等为基本材料,以石英砂及碳酸钙等无机非金属颗粒材料为填料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定长缠绕工艺、离心浇铸工艺或连续缠绕工艺制造而成。它以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水力性特点、轻质高强、输送流量大、安装方便等优点,成为化工行业、排水工程以及管线工程的最佳选择。
其中定长缠绕工艺往往是在长度一定的管模上,采用螺旋缠绕和/或环向缠绕工艺在管模长度内由内至外逐层制造来成型玻璃钢管。实际生产中采用定长缠绕的方式进行作业时,玻璃纤维等材料在模具末端缠绕时容易产生纱线滑落的现象,在模具末端形成斜面,产品结构和尺寸发生改变,而为了保证插口完整的修正尺寸,需在斜面上方定刀切断多余的部分来进行修整,频繁产生下脚料。由于不同型号尺寸的玻璃钢管的口径不同,且下脚料重量也不等,只能废弃,不仅造成了材料浪费,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出现使用橡胶圈对纱线进行定位,但橡胶圈只能根据型号配合使用,且在产品成型之后不易从模具上卸下,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用于成型玻璃钢管的模具结构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设计合理、成型质量好的用于成型玻璃钢管的模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成型质量好的用于成型玻璃钢管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成型玻璃钢管的模具,包括:
芯轴;
芯模,套设在芯轴上,所述芯模由依次设置的首端、本体、尾端构成且首端、本体以及尾端三者连为一体设置,首端的外周侧面环绕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且第二台阶位于第一台阶与本体之间,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以及本体三者的直径依次递减,尾端的直径与本体相等,所述第一台阶倾斜过渡至第二台阶形成第一锥面,所述第二台阶倾斜过渡至本体形成第二锥面,第一锥面的倾斜度大于第二锥面的倾斜度;
定位环,套设在尾端,在定位环上开设有缺口,缺口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定位环固连的两对接板,每个对接板均沿着定位环的轴线方向延伸且两对接板背离本体设置,两对接板上贯穿设置有紧固螺栓。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环由一方管在同一平面内折弯构成,方管相对的两个端面之间形成上述的缺口,两对接板分别与方管的两个端面固连。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两对接板上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定位环与螺栓配合安装在芯模的尾端,避免缠绕成型时玻璃钢管出现纱线滑落的现象,确保成型质量,同时在成型之后便于拆卸和维修工作;定位环可以根据实际玻璃钢管的长度改变其在芯模上的位置,且螺栓与定位环的配合还适用于成型不同型号尺寸的玻璃钢管,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未使用定位环后成型的玻璃钢管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定位环后成型的玻璃钢管的结构图。
图中,10、芯轴;21、首端;211、第一台阶;212、第二台阶;213、第一锥面;214、第二锥面;22、本体;23、尾端;30、定位环;31、缺口;32、对接板;3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用于成型玻璃钢管的模具包括:
芯轴10;
芯模,套设在芯轴10上,芯模由依次设置的首端21、本体22、尾端23构成且首端21、本体22以及尾端23三者连为一体设置,首端21的外周侧面环绕设置有第一台阶211、第二台阶212且第二台阶212位于第一台阶211与本体22之间,第一台阶211、第二台阶212以及本体22三者的直径依次递减,尾端23的直径与本体22相等,第一台阶211倾斜过渡至第二台阶212形成第一锥面213,第二台阶212倾斜过渡至本体22形成第二锥面214,第一锥面213的倾斜度大于第二锥面214的倾斜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道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道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2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