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0132.2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6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冰清;陆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2F1/1333;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9 | 代理人: | 蔡纯,高青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诸如手机的移动终端和诸如平板电视的大尺寸显示面板中。触控显示装置将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结合为一体,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兼具显示和互动功能,便于用户操作,因此在广告展示、公众查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根据液晶显示面板中集成触控面板的集成技术不同,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分为OGS(一体玻璃式)面板、onCell(表面覆盖型)面板和inCell(内嵌式)面板。onCell面板在彩色滤光基板(CF)上方形成触控电极层,inCell面板在彩色滤光基板(CF)下方形成触控电极层。电容式onCell面板和inCell面板采用触控感应电路检测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从而检测用户的触摸动作和触摸位置。相比较而言,onCell面板和inCell面板可以减小厚度和改善显示效果,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更轻薄化。
然而,不管液晶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的集成方式如何,二者的集成也会导致布线和互连的复杂化,从而产生可靠性问题。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触控显示装置100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和触控电极阵列均位于面板主体110上,触控驱动电路124和显示驱动电路125位于控制电路板120上,该控制电路板120例如是印刷电路板(PCB),采用一个连接板131和两个连接板132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该连接板例如是连接板(FPC)。连接板131和132分别用于传送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连接板132例如位于连接板131的两侧。
触控显示装置100包含三个连接板,分别与面板主体110上的相应布线键合(bonding),导致键合工艺复杂化,并且使得控制电路板120邻近面板主体的一侧厚度过大。结果,在触控显示装置100在终端中安装进机壳后,在整机做静压、动压等试验时,易发生控制电路板120一侧的元件压坏,导致产品不良。
因此,期望进一步改进触控显示装置的互连方式以提高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将多个连接板一体化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主体;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用于连接二者的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所述面板主体的第一端和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多个分支,分别与所述面板主体的多个不同区域的布线键合,所述第二端包括集成在一起的多个区域,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用于传送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多个分支包括第一至第三分支,多个区域包括第一至第三区域,所述第一至第三分支与所述第一至第三区域分别经由所述连接板中的布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位于所述第一分支的两侧,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用于传送显示信号,所述第一分支用于传送触控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传送相同的显示信号。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至第三区域包括多个第一至多个第三引脚,所述多个第一至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之间由至少一个假引脚彼此隔开。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器的触控驱动电路和显示驱动电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距离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边缘为预定距离,所述连接板遮挡所述控制电路板从所述边缘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四区域。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四区域形成凹槽或开口,用于容纳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元件,从而减小所述至少一部分元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为印刷电路板,所述连接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包含多个插孔的插座。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与主电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面板主体包括:彩色滤光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触控电极阵列,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基板和阵列基板之一上,用于检测触控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0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