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式多节举升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0046.1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4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孙佳健;张霄飞;谢辉;缪云洁;何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锐聪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66F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31307 | 代理人: | 刘必榕 |
地址: | 243011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式多节举 升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举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柱式多节举升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通常采用生产线方式进行汽车的生产安装。为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通常对各个环节的生产时间有要求。在汽车后桥自动安装生产线上,通常采用举升平台以实现后桥的安装调节。生产线的整体节拍通常小于76秒,为此,对举升平台的升降单向行程节拍要求较高。此外,由于汽车的高度通常较高,对举升平台的最大行程要求较高。目前汽车后桥自动安装生产线上采用的举升平台存在单向行程节拍时间长,最大行程长度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柱式多节举升平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柱式多节举升平台,其包括动力系统和基座筒;基座筒内设有动力系统驱动的丝杆以及丝杆驱动的传动部件;基座筒内设有第一节柱,第一节柱内设有第二节柱;传动部件抵接于第一节柱的底部;第一节柱的外壁固设有链轮,链轮上设有与链轮相配合的链条;链条的一端固定于基座筒的外壁,链条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节柱;第二节柱的上方设有顶部平台。
较佳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电机驱动的减速机和减速机驱动的传动箱,丝杆的下端设于传动箱内。
较佳地,电机为交流伺服电机。
较佳地,传动部件为螺母。
较佳地,顶部平台和第二节柱之间设有旋转系统;旋转系统包括固设于第二节柱的底座和固定于顶部平台的旋转轴;旋转轴穿设于底座,底座和旋转轴之间设有轴承。
较佳地,,顶部平台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方的安装板。
较佳地,底板的上方设有导轨,安装板的底部设有导杆,导杆滑设于导轨。
较佳地,顶部平台和基座筒之间设有防护罩;第一节柱和第二节柱均位于防护罩内。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柱式多节举升平台,以电机为驱动力,通过链条和链轮的配合,其上升或下降所需的时间较短,升降单向行程节拍小于20秒。通过调节基座筒、第一节柱、第二节柱和链条的长度,可以实现较大的举升行程。其举升行程可以大于73cm,其具有举升行程长的优点,满足汽车高度的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其可举升的重量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柱式多节举升平台,其包括动力系统10和基座筒20;基座筒20内设有动力系统10驱动的丝杆30以及丝杆30驱动的传动部件;传动部件为螺母31。动力系统10包括电机11、电机驱动的减速机12和减速机驱动的传动箱13,丝杆30的下端设于传动箱13内。电机11为交流伺服电机。
基座筒20内设有第一节柱40,第一节柱40内设有第二节柱50;螺母31抵接于第一节柱40的底部。
第一节柱40的外壁固设有链轮60,链轮上设有与链轮相配合的链条70;链条70的一端固定于基座筒20的外壁,链条70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节柱50;第二节柱50的上方设有顶部平台80。
电机驱动减速机,减速机通过传动箱带动丝杠旋转。当需要将顶部平台上升时,丝杆通过自身的旋转带动螺母上移,上移的螺母带动第一节柱向上运动。固定在第一节柱的链轮也向上运动。由于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筒和第二节柱,而基座筒不动,因此,在链轮随第一节柱上移的同时,链条的另一端开始运动,提升第二节柱。第二节柱带动顶部平台上升。
当需要将顶部平台下降时,丝杆通过自身的旋转带动螺母下移,第一节柱随螺母下移。固定在第一节柱的链轮也向下移动。由于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筒和第二节柱,而基座筒不动,因此,在链轮随第一节柱下移的同时,链条的另一端开始运动,第二节柱下移。顶部平台随第二节柱下移。
本实用新型的柱式多节举升平台,其上升或下降所需的时间较短,升降单向行程节拍小于20秒。
通过调节基座筒、第一节柱、第二节柱和链条的长度,可以实现较大的举升行程。其举升行程可以大于73cm,其具有举升行程长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其可举升的重量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锐聪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锐聪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0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