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输送管道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8795.0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7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3/01 | 分类号: | F16L3/01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施工现场 浇筑 混凝土 输送 管道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所用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输送管道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浇建筑施工楼板中,铺设在模板上的钢筋网一般均为双层双向钢筋(板底钢筋网和板面钢筋网),板底钢筋网包括板底横向钢筋和板底纵向钢筋,板面钢筋网包括板面横向钢筋和板面纵向钢筋,板底横向钢筋和板底纵向钢筋垂直交叉分布,板面横向钢筋和板面纵向钢筋垂直交叉分布。在板底钢筋网和板面钢筋网之间设置马凳,马凳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在双层双向钢筋铺设好后,在开始浇筑混凝土前,通过塔吊将输送管道从楼底一直安装到楼顶,在待浇筑的平层上的输送管道均采用软管,采用软管便于在浇筑混凝土时操作人员拿着移动。
由于软管是直接放置在双层双向钢筋上,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会拉动软管在双层双向钢筋上移动,既容易将板面钢筋网拉斜,使板面钢筋网在高度上降低;同时在拉动软管时,因软管与板面钢筋网之间的摩擦较大,拉动困难,往往需要辅助人员协助,而且对软管的磨损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输送管道支撑装置,通过该输送管道支撑装置可以轻松的拉动软管,既保护了板面钢筋网和软管,又降低了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输送管道支撑装置,包括横向支撑座、纵向支撑座、横向支撑杆Ⅰ、横向支撑杆Ⅱ、纵向支撑杆Ⅰ、纵向支撑杆Ⅱ、转轴和混凝土输送管滑槽;
所述横向支撑座的中部纵向开有安装槽,所述纵向支撑座穿过安装槽;所述横向支撑杆Ⅰ的一端固定在横向支撑座的一端上,横向支撑杆Ⅰ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竖直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Ⅱ的一端固定在横向支撑座的另一端上,横向支撑杆Ⅱ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竖直支撑杆;所述纵向支撑杆Ⅰ的一端固定在纵向支撑座的一端上,纵向支撑杆Ⅰ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竖直支撑杆,所述纵向支撑杆Ⅱ的一端固定在纵向支撑座的另一端上,纵向支撑杆Ⅱ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竖直支撑杆;
所述横向支撑座和纵向支撑座在竖直对应方向上设置一通孔,所述转轴穿过通孔并通过轴承与横向支撑座和纵向支撑座转动配合;所述混凝土输送管滑槽水平固定在转轴的顶部;
所述竖直支撑杆的竖直长度大于板底钢筋网和板面钢筋网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支撑杆Ⅰ另一端的竖直支撑杆与横向支撑杆Ⅱ另一端的竖直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大于n倍纵向钢筋之间的距离、而小于n+1倍纵向钢筋之间的距离,n为自然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支撑杆Ⅰ另一端的竖直支撑杆与纵向支撑杆Ⅱ另一端的竖直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大于n倍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而小于n+1倍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n为自然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将该输送管道支撑装置放置在钢筋网上,输送混凝土的软管放置在混凝土输送管滑槽上,软管位于板面钢筋网的上方,软管在移动过程中,混凝土输送管滑槽可随时进行转动,以适应软管在不同位置处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轻松的拉动软管,既保护了板面钢筋网和软管,又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输送管道支撑装置安装和移动都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输送管道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输送管道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输送管道支撑装置拆除转轴和混凝土输送管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向支撑座;2—纵向支撑座;3—横向支撑杆Ⅰ;4—横向支撑杆Ⅱ;5—纵向支撑杆Ⅰ;6—纵向支撑杆Ⅱ;7—转轴;8—混凝土输送管滑槽;9—安装槽;10—通孔;11—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2、3所示,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输送管道支撑装置,包括横向支撑座1、纵向支撑座2、横向支撑杆Ⅰ3、横向支撑杆Ⅱ4、纵向支撑杆Ⅰ5、纵向支撑杆Ⅱ6、转轴7和混凝土输送管滑槽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8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晾干衣服的晾衣架
- 下一篇:一种自动烘干晾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