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7657.0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4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龙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B60R25/20;B60L11/18;G07C5/00;G07C5/08;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5 | 代理人: | 高元吉,朱春野 |
地址: | 10002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安全管理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由于具有经济实用、方便快捷的优点,在中国城乡随处可见。电动自行车靠蓄电池驱动前行,根据电池容量及使用年限不同,车主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然而,现实生活中车主总是忘记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经常出现用户去骑车时,却发现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电量用完了,电动自行车不可使用的尴尬场面;另外,由于受电池使用寿命及路况、行程的影响,车主无法准确预测蓄电池剩余电量能够行驶的最远距离,经常出现走到半道,蓄电池无电可用,出现人推车的惨状。
另外,为了节省费用,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利用率,通常三口或五口之家共用一辆电动自行车。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情形:丈夫把电动自行车骑走了,妻子却不知道,当妻子要用车时,找不到电动自行车的情形;或者,丈夫把电动自行车停在小区车棚内,当妻子用车时,由于自行车车棚较大,电动自行车较多,怎么也找不到自家的电动自行车的情形;或者,丈夫用完电动自行车后,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电量已经不多,但丈夫未将此事告诉妻子,当妻子用车时,发现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已经没电可用的情形……。而且,当家庭成员共用一辆电动自行车时,为了方便使用,必须保证使用成员人手一把车锁匙,车锁匙丢失或找不到时,就不能正常使用电动自行车,非常不方便,而且不利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
因此,如何对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安全管理,并让家庭成员有效共享电动自行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管理电动自行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包括:电动自行车本体;SIM卡收发器,设置在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上,用于获取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的位置信息,并向一个或多个与所述SIM卡收发器绑定的授权终端传送所述位置信息;电子锁,与所述SIM收发器连接,用于利用从其中一个授权终端接收的开锁指令启动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还包括:蓝牙模块,与所述电子锁连接,用于从其中一个授权终端接收所述开锁指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还包括:射频单元,与所述电子锁连接,用于从其中一个授权终端接收所述开锁指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还包括:警报器,与所述SIM卡收发器和所述电子锁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子锁没有打开,且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进行报警。
其中,所述警报器为喇叭或/和车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包括:电动自行车本体;SIM卡收发器,设置在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上,用于获取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的位置信息,并向一个或多个与所述SIM卡收发器绑定的授权终端传送所述位置信息;SOC检测器,与所述SIM卡收发器连接,用于获取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信息。所述SIM卡收发器还用于周期性向与所述SIM卡收发器绑定的所有授权终端传送所述剩余电量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装置,包括:电动自行车本体;SIM卡收发器,设置在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上,用于获取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的位置信息,并向一个或多个与所述SIM卡收发器绑定的授权终端传送所述位置信息;SOC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电动自行车本体上,用于获取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剩余电量;比较器,与所述SOC检测器和所述SIM卡收发器连接,用于判定所述剩余电量是否小于预设阈值。所述SIM卡收发器还用于所述剩余电量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向与所述SIM卡收发器绑定的所有授权终端传送充电提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龙,未经和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7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