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阵列式结构的枕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59792.0 | 申请日: | 201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6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苏芷庭;梁栋;回春;尹华实;梁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水入道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王雨时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式结构 支撑层 本实用新型 立方块 颈椎 枕头 大脑细胞 减压材料 颈部形成 头部压力 有效抑制 自动识别 自动形成 度数 后脑部 支撑力 打鼾 肩部 曲度 温感 下压 肌肉 相符 皮肤 血管 放松 分割 休息 支撑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阵列式结构的枕头,其包括支撑层和位于支撑层上部的阵列式结构层,所述支撑层中间低、四周高;所述阵列式结构层包括横、纵分割的立方块,所述立方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支撑层的材料的硬度大于阵列式结构层的材料的硬度,所述阵列式结构层采用温感减压材料。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根据头部压力的变化,自动识别提供区域支撑,吸收来自头肩部所带来的压力让皮肤、肌肉与血管得到充分的放松,使大脑细胞得到充分休息;具有很好的颈椎的保护作用,后脑部的重力下压下在颈部形成支撑力,自动形成有度数的曲面,与颈椎的曲度相符;能有效抑制打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式结构的枕头。
背景技术
人的夜间睡眠,一般分5到6个(周而复始)的周期,每个睡眠周期约60分钟~ 90分钟。“夜体睡眠实验室”研究表明,占整个睡眠时间大约55%的浅睡期和轻睡期,对解除疲劳作用甚微,而只有进入深睡期,才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因为在深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这对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免疫力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深度睡眠,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因此对睡眠好坏的评价,最终要看深度睡眠时间的长短。在睡眠科学来说,“深度睡眠”是你入睡以后大脑不进行活动的深度休息。深度睡眠也被称作是“黄金睡眠”,也就是通常说的“金质睡眠”、“金子般的睡眠”。
目前,好多人都为睡眠问题而烦恼,而有个舒适的枕头,能大大改善睡眠状况。舒适度是人的主观感受,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构成,枕头的舒适度受到枕头的材料、结构、几何尺寸和形状等多方面的影响。设计良好的枕头应当使人在平卧和侧卧时让使用者有良好的体压分布和触感,保证使用者姿势稳定、舒适。
我们对物体施加力后的感受通过体压来表征。对所谓体压指的是身体所受到的压强(应力)。压强(应力)P即物体所受的压力F与受力面积S之比。根据压强(应力)的计算公式P=F/S,在受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应力)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应力)越大。
记忆枕头采用的材料主要是一种温感减压慢回弹海绵,这里的减压指的是减少体压。减少物体对人体的体压,能很好地保护身体,提高舒适度。枕头造型对人体睡眠舒适度的影响较大,合理的枕型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贴合颈部曲线,并根据人体的头型和颈椎自然生理曲度来设计。睡下后枕头应保证有两个高度:中间略凹陷,与颈部贴合的隆起部分能有效支撑颈部,吻合颈椎生理自然曲线。而且表面应有均匀分布的沟槽,以便于改善头颈部的舒适度和枕头的透气透湿性。
枕头的舒适度和接触面积、支撑力都有关。枕头过软,支撑力弱,颈椎不能保持自然曲度,舒适度会降低;枕头太硬,接触面积小,压强(应力)大,也不会舒服。记忆枕头通过本身柔软和回弹的特性,在头颈部接触枕头时通过提高受力面积来减少体压,吸收头颈部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能量,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并利用自身的回弹特性提供一定的支撑力。
传统记忆枕头表面一体成型,对头颈部的支撑力一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回弹,其表面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在图1中,A点表示与后脑勺最凸处所接触的点,B点和C 点是其周围的两点。GA、GB和GC分别表示头部重力对枕头的压力,GB1和GC1分别为 B、C两点法向的重力分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G′A、G′B和G′C分别为枕头对头部的反作用力。除此之外,在图中这个平面内,每个点都受到两个与其法向垂直的拉力(对 A点而言是LA1和LA2),这两个拉力的合力与其法向方向相同,即分别为LA、LB和L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水入道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水入道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9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