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苜蓿蚜扩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7880.7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8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孙程鹏;刘爱萍;李钢铁;韩海斌;姜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苜蓿 蚜扩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饲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主要用于苜蓿蚜的实验室扩繁。
背景技术
苜蓿蚜寄生性天敌茶足柄瘤蚜茧蜂,是依赖天然寄主(苜蓿蚜)繁殖的天敌昆虫,茶足柄瘤蚜茧蜂昆虫天敌扩繁过程中,天然寄主(苜蓿蚜)使用量比较大,而目前受到天然寄主苜蓿蚜的产量和质量的限制,茶足柄瘤蚜茧蜂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化生产。
蚕豆具有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及叶面积大等特点,是苜蓿蚜人工繁殖的主要寄主植物。目前,蚕豆幼苗的培育方法主要有土培法与水培法两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培与土培对其生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苜蓿蚜属于害虫,害虫的人工饲养需要人工隔离,而通过土培蚕豆扩繁苜蓿蚜不易于采取隔离措施。同时,蚕豆的连续种植会导致土壤酸化,进而产生蚕豆根茎部病害,使蚕豆萎蔫、倒伏、烂根及死亡,降低苜蓿蚜的扩繁速度。再者,蚜虫种群增长迅速,需要经常更换饲养用的植株材料,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饲养难度。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适用于苜蓿蚜扩繁,并能一直保证苜蓿蚜的产量和质量的苜蓿蚜扩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苜蓿蚜扩繁,并能一直保证苜蓿蚜的产量和质量的苜蓿蚜扩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包括扩繁架及设置于扩繁架外侧的网罩,所述扩繁架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不同高度上的多层升降支撑板、设置于升降支撑板底面的植物补光灯、用于调节升降支撑板高度的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及设置于升降支撑板上端的育苗盘,所述架体包括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导向支撑杆,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均与所述导向支撑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左端部下方和右端部下方的两个轴承座、安装于这两个轴承座上的传动轴、连接于传动轴的一端的手轮、直立固定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丝杆、设置于丝杆上的丝母及套设于丝母上并通过键与丝母连接的蜗轮,所述升降支撑板设置有纵向的通孔,所述丝杆穿设于通孔内,所述传动轴连接有蜗杆,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丝母的上端面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
所述架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直立固定设置有两根丝杆,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均设置有两个通孔,两根所述丝杆分别穿设于升降支撑板的两个通孔内,所述丝杆于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所述丝母,每个丝母均连接有所述蜗轮,所述传动轴连接有两个所述蜗杆,这两个所述蜗杆分别与两个所述蜗轮啮合。
所述网罩的侧面对应于手轮设置有纵向的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拉链。
所述育苗盘包括贮液盘及设置于贮液盘内的定植网格盘,所述定植网格盘包括第一底板及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的第一环形边沿,所述第一底板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定植网格盘的底面与所述贮液盘之间构成植物根系生长空间。
所述架体的下部设置有水箱和泵,所述贮液盘包括第二底板及设置于第二底板上的第二环形边沿,所述第二环形边沿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和溢流口,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泵及水管与所述贮液盘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贮液盘的溢流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箱的上端进水口连接。
所述扩繁架的下端设置有脚轮。
所述网罩的正面设置有拉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水培蚕豆苗免了土壤酸化,减轻了病害对蚕豆苗的危害,保证了蚕豆苗的质量;2、可一年四季长期连续供应寄主植物,供昆虫扩繁;3、扩繁架采用多层结构,空间利用率高,水培蚕豆苗生长整齐,生理一致,培育量大,有效提高了昆虫产量。4、本实用新型易于操作,昆虫繁殖快速,质量稳定均一,更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定植网格盘与贮液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扩繁架;2-网罩;3-脚轮;4-升降支撑板;5-手轮;6-传动轴; 7-轴承座;8-蜗杆;9-蜗轮;10-丝杆;11-丝母;12-平面轴承;13-植物补光灯;14-水箱;15-泵;16-定植网格盘;17-贮液盘;18-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未经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78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Ag表面等离激元的硅基LED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双层抓鱼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