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胎接头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5795.7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5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要跃;杨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08 | 分类号: | B29D30/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2 | 代理人: | 黄珩 |
地址: | 2153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胎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内胎接头模。
背景技术
内胎接头模接用于轮胎内胎胶筒的对接。挤出机挤出筒状胶管一样的内胎胶管。经过对接后便可制成内胎。内胎接头模将挤出机挤出的内胎胶筒对接成环形内胎半制品。压脚压力是影响内胎接头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接头的对接在高压下进行,胎筒切割和接头对接时压脚压力过大,胎筒局部所受压力过大,接头部位胎体变形,胎筒内壁外翻,使接头产生错位及内部粘连问题,且在胎筒的二转角处易产生压薄现象。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608266公开了一种内胎接头机。包括机架,基座台,移动架,压脚装置,口型模,口型模由上模及下模组成,下模两端形状为圆弧型,上模置于压脚装置下端,下模置于基座台上,两者相对应。
但是即使采用这种内胎接头机,现有技术中的接头模阴角处圆角采用下沉圆角设计,如图1所示,即阴角圆角的最低点低于下模的底平面。现有的接头模上模为非粗糙面,需要较大压力来固定内胎,易夹伤内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胎接头模,提高内胎接头品质,减少夹伤,提高接头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胎接头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胎接头模,包括:上模本体、下模本体,其中:上模本体,往下压住内胎接头;下模本体,承接住内胎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本体与下模本体配合后构成供内胎的接头空间,所述接头空间具备长圆孔形的横截面,长圆孔两头为半圆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空间的一头的截面为长圆孔形,所述半圆弧为非下沉圆角;所述接头空间的另一头截面具备下沉圆角,下沉圆角的圆弧为直径大于非下沉圆角的优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非下沉圆角与下沉圆角之间渐变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半圆弧的半径等于内胎的壁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非下沉圆角与下沉圆角的弧心轴向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本体的下表面、下模本体的上表面为粗糙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本体为冂字形,下模本体为山字形,下模本体向上三处突出部之间构成两处凹陷部,所述门字形上模本体向下两处突出部插入山字形下模本体所述两处凹陷部,形成两处内胎接头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山字形下模本体突出部具备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本体与下模本体均具备限制其竖直运动的固定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本体具备限制其水平移动的固定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下模本体针对内胎的容纳腔两端的形状为圆弧形,当内胎胎坯放入到接头空间时,内胎的四周均与模具贴合,内胎均匀受力从而不容易产生褶皱与压伤的现象。将现有技术中下沉圆角改为非下沉圆角,保证内胎接头时压脚压力能够均匀,使内胎表面不会有太大压伤痕迹,改善现有接头外观品质。利用此内胎接头模对内胎进行接头作业,内胎的外观性夹伤不良率由改善前的2.53%降低至0.30%,提升了内胎外观品质,减少了应力不均。
上模本体压合面全部改为粗糙面,提高摩擦因数,从而可以利用较低的上模压力来固定胎管接头处,达到减轻胎管变形的目的,确保胎管不滑动,便于内胎接头作业。
下沉圆角与非下沉圆角为同心圆弧,渐变圆角可以一次锥形加工,加工方便。
接头模配合时构成不止一处的内胎接头空间,可以实现对多条内胎同时接头,提高了生产效率。
渐变圆角一边为下沉圆角,下沉圆角为大圆角,一边为非下沉圆角,非下沉圆角为小圆角,内胎接头处放置于渐变圆角的非下沉圆角处,内胎接头被接头模均匀贴合,保证接头处均匀受力,下沉圆角具备更大的空间,能防止对内胎非接头处过多挤压从而造成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下模本体局部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上模本体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上模本体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5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