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2472.2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2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衍福;史宏江;李铁军;杨文景;路一平;王志国;张勇;陈超;张春华;闫国兴;陈睿;见立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25B33/00 | 分类号: | B25B33/00;E21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邵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杆 管线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钻井装备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作业中对于管线穿孔的解决方案多为牵引方式,首先用一根牵引线穿过孔,然后将牵引线与装配管线连接,通过拉拽牵引线将管线导入孔内。该技术适合于孔的入口外露的工况,对于孔口在钻杆内部的情况无法完成,因为孔口在钻杆内部无法完成牵引线与穿管的连接。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能方便快捷的穿引电缆,节省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安装于钻杆上,所述钻杆内沿轴向设有一供穿设管线的内孔,所述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包括:
定位卡盘,其内端嵌设于所述钻杆一端的端口处,其外端沿径向凸设有耳部,所述耳部的内侧面与所述钻杆一端的端面相接触,所述定位卡盘上沿轴向设有一偏心孔,所述耳部上设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钻杆的内孔的位置相对应;
压紧端帽,其外端的端口处形成有一环挡,其内端通过内螺纹套接于所述钻杆的一端,所述环挡对应压合所述耳部的外侧面;
引导杆,放置于所述钻杆内,其前段穿设于所述偏心孔,并位于所述定位卡盘的前端面上形成的防转套内,所述引导杆的后段设有供所述管线穿设的导槽部。
如上所述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其中,所述引导杆前至后依次包括有一防转杆段、一主杆段以及一引导杆段,所述防转杆段穿设于所述偏心孔,并位于所述防转套内,所述导槽部凹设于所述引导杆段的外侧面上,并沿所述引导杆的轴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其中,所述导槽部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引导杆段上的限位通槽及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前端开口宽度与所述限位通槽的开口宽度相同,其后端为一喇叭形开口。
如上所述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其中,所述防转杆段的自由端进一步形成有一螺纹杆段,所述螺纹杆段凸伸出所述定位卡盘的前侧,一锁紧套对应套接在所述螺纹杆段上。
如上所述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其中,所述主杆段的外径大于所述防转杆段的外径,并小于所述引导杆段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其中,所述防转杆段的截面为方形,所述防转套内腔的形状与所述防转杆段的形状相匹配。
如上所述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其中,一定位销对应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及所述钻杆的内孔处,以将所述定位卡盘及所述钻杆连接定位。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结构简单灵巧,操作方便快捷,能很好的解决钻杆的水眼内孔太长难以将细长的电缆或细管从钻杆的一穿引至钻杆另一端接箍内细长孔中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能节省钻杆内细长细管穿引作业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避免电缆或细管在钻杆内穿引过程中受损或挤压等,能方便快捷的穿引电缆,节省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的定位卡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的导向杆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21定位卡盘 211耳部
212 偏心孔 213定位孔
214 防转套 22 压紧端帽
221 环挡
3 引导杆 30 螺纹杆段
31防转杆段 32 主杆段
33引导杆段 34 限位通槽
35引导槽 4锁紧套
5 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的定位卡盘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杆内孔管线穿引工具的导向杆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2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碟形弹簧组装装置
- 下一篇:电动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