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相四线制供电用漏电保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51929.8 | 申请日: | 2017-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5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修印;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3/34 | 分类号: | H02H3/34 |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6 | 代理人: | 李红卫 |
| 地址: | 475002 河南省开封市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三相 四线制 供电 漏电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漏电保护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三相四线制供电用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器,简称漏电开关,又叫漏电断路器,当设备出现漏电故障或出现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时提供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启停之用。
但是,现有的漏电保护器存在着巨大的设计缺陷,现有的漏电保护器的控制电路电源有两种:一种是N加L模型(L是L1、L2、L3中的任意一根),这种设计当漏电保护器进线端N断路或者L断路漏电保护器将失效,漏电保护器将起不到漏电保护作用,下端至少有两根L带电。另一种是L加L模型(L是L1、L2、L3中的任意一根),这种设计设计当漏电保护器进线端L+L中任意一根L断路时漏电保护器也将失效,其余两个L线仍然带电。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将危及人身安全。
同时,传统的漏电保护器测试按钮内部是连接任意两根电源线,一旦其中一根连接有测试按钮的电源线断路时测试按钮将失效,所以传统漏电保护器所连接的四根线必须保证全部通路才能使用,故传统三相四线漏电保护器不能作为单相漏电保护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做单相漏电且使用效果好的新型三相四线制供电用漏电保护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三相四线制供电用漏电保护器,三相四线制包括1个零线、3个火线,3个火线分别为第一火线、第二火线和第三火线,零线和火线上均设有取电点,包括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漏电流放大控制单元、蓄能三电源电路、三电源电磁铁和在三电源电磁铁的作用下工作的脱扣器,脱扣器连接于零线和火线上;
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采集零线和火线上的漏电流信号,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上设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漏电流放大控制单元;漏电流放大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三电源电磁铁的通电状态;
三电源电磁铁上设置有中间抽头、三电源电磁铁负极和三电源电磁铁正极;
蓄能三电源电路上设有正电源端、负电源端和与中间抽头连接的零电源端;
蓄能三电源电路包括二极管和两个电容,两个电容分别连接于正电源端和零电源端之间以及负电源端和零电源端之间;每根火线上均连接有两个二极管,每根火线与两个二极管的连接方式均相同;第一火线上连接有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第一火线的取电点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负电源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正电源端;零线的取电点连接零电源端;
漏电流放大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第一放电二极管、第二放电二极管、第一隔离电容和第二隔离电容;
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可控硅和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一可控硅的阳极连接三电源电磁铁正极,第一可控硅阴极连接负电源;
第二可控硅的阴极连接三电源电磁铁负极,第二可控硅的阳极连接正电源端,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相连;
第一放电二极管和第二放电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可控硅和第二可控硅的阴极;第一放电二极管和第二放电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可控硅和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
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隔离电容和第二隔离电容的一端,第一隔离电容和第二隔离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可控硅和第二可控硅的阴极。
零电源端上依次连接有试验按钮和限流电阻,限流电阻连接正电源端或负电源端。
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套设于零线和火线外,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位于零线的取电点以及火线的取电点之间。
三电源电磁铁的中间抽头位于线圈的中部,中间抽头与线圈的正向端和负向端之间的电势差相等。
还包括外壳,漏电电流采集感应线圈、蓄能三电源电路、漏电流放大控制单元、三电源电磁铁和脱扣器均位于外壳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19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磨头电机磁钢块专用夹具
- 下一篇:闪光灯装置及拍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