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浮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51903.3 | 申请日: | 2017-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1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名德;汪建国;谢从新;魏志宇;魏于生;胡德国;王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870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生态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浮箱,尤其涉及一种以布为材质的浮箱及其配套的系统。
背景技术
无论从养殖产量还是从养殖规模来说,中国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然而,我国水产养殖者多以追求产量和短期经济效益为目标,养殖密度过高,加上环保意识淡薄,养殖病害呈逐年加重之势。同时,我国养殖业大多为静水养殖,高密度的养殖造成大量的鱼虾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沉积水底。在养殖旺季,由于气温高,导致异养微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氨、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从而影响鱼虾生长、发育,引发鱼虾疾病。
用于净化养殖水体的物理、化学方法都存在着各种弊端,而天然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系又不足以分解养殖池中的有机负荷,需要寻求环境友好的养殖水环境净化新方法。
近年来,人们将环境工程领域的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养殖水域环境的污染控制,包括用菌类和藻类去除水体中过多的含N、P有机饵料。其中,对菌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有益微生物,特别是PSB 的驯化、固定和应用。如中国专利《CN1461734微胶囊益生净水复合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时方法》将光合细菌、芽胞杆菌等多种菌株经组合发酵工艺培养、冻干及做微胶囊处理后投放水体或添加到饲料内,从而对水体修复;《CN1340613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的固定化方法》提供了一种以沸石作固定化载体,将作用菌与沸石混合成固体产品,投放于水产养殖池中,从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技术;《CN1245151一种改善水产养殖池水质的微生物处理系统》包含了光合细菌,好氧菌的富集培养方法及其混合菌挂膜的驯化培养方法、填料的选择和生物过滤塔的设置。植物修复方面,主要是应用水生植物来抑制底泥中N、P的释放、吸收过剩的营养物质、通过资源竞争影响浮游藻类的生长。但既往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更多的是微生物净化,对水生植物净化应用不多。
受生物特性的限制,目前常用的养殖水体生物净化方法存在着许多局限性,一是生物净化的主要群体——微生物不能降解水体中所有污染物,污染物的不溶性、生物降解性都影响着生物净化的效果;二是当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过低,不足以满足微生物降解要求时,微生物净化就无法发挥其正常效能;三是由于水体修复的植物生物量过小无法满足大面积污染的水体净化要求。对于污染比较严重或复合污染的养殖水体,单一生物修复技术往往 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将不同生物修复技术有效结合,形成联合生物修复技术可更有效地达到降解、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总之,养殖水体中不仅富含N、P,还有过量的饵料、对虾排泄物、藻类和水生植物以及其它的生物遗骸,因此现有的微生物絮凝剂、酶制剂、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及生物浮床等单一手段或产品已无法满足养殖水体净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结合活水养殖、生物浮床、生物净化和具有排污功能的浮箱等技术,提供了一种能自清洁的循环生态养殖系统,且该系统可由土塘等常规池塘采用较少成本改造而成,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该系统包括池塘1、将池塘1沿前后向分隔为进水区与出水区的隔墙2、沿前后向设于隔墙2上的至少一个浮箱4和沿前后向设于池塘1中的多片隔断3。
所述隔墙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浮箱4和隔墙缺口,所述浮箱4和隔墙缺口将进水区与出水区连通;所述进水区沿前后向设有至少一片进水隔断,所述进水隔断上设有供水流通过的缺口;所述出水区且位于浮箱4与隔墙缺口之间沿前后向设有多片出水隔断将出水区分隔为多条并排设置的沟渠,所述沟渠内为沉水性水草区6,相邻出水隔断上供水流通过的缺口交错设置使水流在出水区呈蛇形流动,所述隔墙缺口和隔断3上的缺口设置或不设置生物浮床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未经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19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家居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下一篇:一种能分类喂养的智能鱼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