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烘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9098.0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9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永辉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3/02;F26B23/08;F26B3/3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5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化烘干机。
背景技术
现行物料烘干工艺中,常压热风加热烘干技术设备在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很多的部件用户可以自己生产加工,但生产设备占地面积大、不能移动、配套功率大,最终导致配套设备配置不合理、成本支出较高,热风高速喷射属于热传导加热,有利于水分的外扩散,但对内扩散效果较差,在高含水量物料烘干中存在着虽然外表已经焦化,但是芯料水分还是没有降低多少,为了生产出合格的成品只有继续烘干,造成烘干效率低,烘干时间低效延长,造成燃料费和电费激增,其结果是成品品质参差不齐且整体产量不高,使的烘干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烘干设备,通过红外线、微波和煤气燃烧共同对物料加热,解决了常规烘干器烘干物料,发生物料外表已经焦化,但是芯料水分还是没有降低多少的现象,实现了物料不同的深度都可以被加热。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烘干机,包括烘干机模块、煤气发生器、微波发生器,进气管道、排气管道和热风机;煤气发生器连接烘干机模块的煤气燃烧器,微波发生器连接烘干机模块的微波馈口,烘干机模块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道连接热风机,烘干机模块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道;所述电动通风蝶阀设置在每一个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上。
所述烘干机模块包括机架、皮带输送机、煤气燃烧器、微波馈口、红外线发生器,所述机架包括进气口、排气口、进料器、出料器和温度湿度传感器,进气口通过进气管道连接热风机,排气口通过排气管道,上一层模块的出料器作为下一个模块的所述进料器,温度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排气口旁边;温度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湿度超过了设定的极限值,对应的排气管道和下一级烘干机模块的进气管道上的电动通风蝶阀打来,上一级排气管道与进气管之间的电动通风蝶阀关闭,下一级烘干机模块的热风机开始工作。
所述皮带输送机固定在机架内,靠近机架进料口一端;
所述煤气燃烧器设置在皮带输送机上下皮带之间,且置于皮带输送机的前半段。
所述红外线发生器设置于皮带输送机上方,将皮带输送机纵向平分为3块,中间的四排红外线发生器是背靠背排列。
所述微波馈口设置于机架顶部。
所述煤气发生器设置在远离烘干机的地方,煤气管连接各烘干机模块的煤气燃烧器。
所述微波发生器设置于烘干机附近,通过波导管连接至各烘干机模块的微波馈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占地面积小,对物料进行多层次不同深度加热,物料加热均匀度高、物料烘干速度快且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无功损耗,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设备运行稳定,确保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烘干机的正视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烘干机的俯视图。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烘干机的左视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烘干机的等轴侧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烘干机的烘干机模块的正视图。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烘干机的烘干机模块的剖面视图。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烘干机的烘干机模块的剖面视图。
其中:(1)烘干机模块、(2)煤气发生器、(3)微波发生器、(4)进气管道、(5)排气管道、(6)热风机、(1-1)机架、(1-2)皮带输送机、(1-3)煤气燃烧器、(1-4)微波馈口、(1-5)红外线发生器、(1-11)进气口、(1-12)排气口、(1-13)进料器、(1-14)出料器、(1-15)温度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介绍。
如图所示,一种模块化烘干机,包括烘干机模块(1)、煤气发生器(2)、微波发生器(3),进气管道(4)、排气管道(5)和热风机(6),所述煤气发生器(2)连接烘干机模块(1)的煤气燃烧器(1-3),微波发生器(3)连接烘干机模块(1)的微波馈口(1-4),烘干机模块(1)的进气口(1-11)通过进气管道(4)连接热风机(6),烘干机模块(1)的排气口(1-12)连接排气管道(5);所述电动通风蝶阀(7)设置在每一个进气管道(4)和排气管道(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永辉,未经蔡永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9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