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件加工的自动式车床尾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47132.0 | 申请日: | 2017-04-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9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学龙;张丛辉;于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市长胜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23/00 | 分类号: | B23B23/00 |
| 代理公司: | 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37238 | 代理人: | 丁波 |
| 地址: | 26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自动 车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加工车床,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管件加工的自动式车床尾座。
背景技术
沟槽管件加工常用轻型卧式车床,而车床尾座是卧式车床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将胚体固定或定心。在现有技术的车床加工管件的过程中,车床尾座通过人工手摇摇动轮实现车床尾座的进给,众所周知工厂生产管件的数量都是大批量生产,这就需要工人反复旋转摇动轮来实现车床尾座的进退,这就会引起工人手腕的不适感,大大降低了管件胚体的生产效率。
申请号为201620539895的一项专利公开了一种车床尾座,包括连接于车床的尾座本体,所述尾座本体内设置有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连接有手轮,所述尾座本体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手轮连接有凸轮机构,所述驱动部件通过凸轮机构驱动手轮转动。
上述专利文献主要是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自动进给的车床尾座以解决传统车床尾座自动化能力低,工人劳动强度高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车床尾座的自动动力总成结构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由于在生产沟槽管件时,坯体不能受顶尖太大的顶力,否则会造成沟槽管件变形甚至出现裂痕,而上述专利文献所描述的车床尾座在移动时的运动状态无法控制,稍有不慎就会顶力过大,造成管件胚体损坏,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管件加工的自动式车床尾座,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方案为:一种用于管件加工的自动式车床尾座,该车床尾座包括尾座本体,所述尾座本体顶部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尾座本体前侧为顶尖机构,所述尾座本体的后侧为控制车床尾座进给的摇动轮;
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头固定有第一飞轮;
所述的摇动轮同轴连接有第二飞轮;
所述的第一飞轮与第二飞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的第一飞轮为直径较小的小牙轮;所述的第二飞轮为直径较大的大牙轮。
所述的传动机构为链条,所述的链条分别套接在所述小牙轮和所述大牙轮的牙齿上。伺服电机驱动小牙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大牙轮转动,大牙轮驱动摇动轮转动,从而实现车床尾座自动进给,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顶尖机构包括与所述尾座本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套接有圆柱体,圆柱体顶部固定有锥形体,锥形体的锥尖用于固定管件胚体胚体;
所述套筒内壁设置有一圈环形凹沿,所述的圆柱体侧面均匀设置有一圈与所述环形凹沿滑动配合的凸沿,圆柱体在套筒内前后滑动,且滑动的距离由凸沿和凹沿的配合尺寸限制,所述凸沿底部与凹沿底部之间通过至少三个弹簧弹性连接,其中,弹簧是均匀分布的。
所述的尾座本体还包括用于控制车床尾座进给运动状态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具体是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状态。
所述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装置、导线以及单片机,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套筒底部,且信号采集装置的探头朝向所述圆柱体底部,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通过导线与单片机P1.1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1.2脚连接有伺服电机电源控制开关,所述伺服电机电源控制开关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为:车床尾座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向前推进,当顶尖机构顶到管件胚体时,锥形体受力,此时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圆柱体克服凹沿与凸沿之间的弹簧弹力,沿着凹沿向套筒底部滑动,此时位于套筒底部的信号采集装置检测到圆柱体的变化就会向单片机传递信号,单片机得到信号后就会向伺服电机的电源控制开关发出断电指令,此时伺服电机停止工作,车床尾座就会停止向管件胚体施加压力,从而起到保护管件胚体的作用。
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伺服电机为摇动轮提供动力,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小牙轮,摇动轮同轴连接大牙轮,小牙轮带动大牙轮转动可以提高摇动轮的转动扭力,从而更好地控制车床尾座的进给速度;
3、小牙轮、链条以及大牙轮之间所构成的传动结构简单直接,制作成本低,可靠性强;
4、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与凹沿、凸沿以及弹簧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控制车床尾座的进给运动状态,解决了车床尾座在移动时的运动状态无法控制,稍有不慎就会顶力过大,造成管件胚体损坏的技术问题;
5、弹簧在锥形体顶到管件胚体后到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响应之前这段时间内起到一个缓冲保护的作用,伺服电机所提供多余的部分顶力由弹簧承担,有效地保护了设备和管件胚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市长胜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市长胜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7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