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体灶具脉冲控制器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5921.0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3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黎阳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威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F24C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体 灶具 脉冲 控制器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具电源盒,尤其是一种连体灶具脉冲控制器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具用电源盒,包括相互独立的电池盒和脉冲点火器,电池盒内串联安装有干电池,脉冲点火器主要包括底壳、盖合底壳的面壳以及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固定在底壳与面壳围成的空腔内,电池盒与脉冲点火器上均设有接线端子,电源线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电池盒与脉冲点火器。由于电池盒和脉冲点火器为分体结构,需分开安装,影响生产效率;另外,电池盒与脉冲点火器之间的连接需通过电源线连接接线端子实现,产品制造成本高。为克服这些缺陷,对燃气灶具用电源盒进行了改进。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体灶具脉冲控制器外壳,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且用户操作方便的连体灶具脉冲控制器外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体灶具脉冲控制器外壳,其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设有一第一收容腔及一第二收容腔,所述外壳主体还设有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及所述第二收容腔之间,使得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隔开;所述外壳主体前端设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所述外壳主体后端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用于收容一电池,所述第一收容腔一侧设有正极极片,所述第一收容腔相对另一侧设有负极极片;所述第二收容腔用于收容一PCB集成板,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外壁设有至少一凸窗,所述PCB集成板设有至少一连接插片,所述连接插片设有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PCB集成板,自所述固定部向上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长方体,自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凸窗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一点火插片固定于所述凸窗中,所述凸窗设有一端子槽贯穿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外壁,所述点火插片设有一卡持部卡持于所述端子槽中,自所述卡持部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触部凹设一卡口,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呈渔叉形,所述第一接触部卡持于所述卡口中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负极极片一端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一收容腔底壁外。
可选地,所述PCB集成板设有一排插,所述排插中设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一端与所述负极极片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主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及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至少设有两个轴筒。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一电池面盖,所述电池面盖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用于将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所述电池面盖设有两个轴承,所述轴承枢接于所述轴筒中使得所述电池面盖可相对于所述外壳主体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凸设一扣持部,所述电池面盖设有一凹部,所述扣持部扣持于所述凹部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两个弹性安装卡扣位于所述扣持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安装卡扣用于将所述外壳主体固定于一燃气灶具上,所述弹性安装卡扣设有一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第二侧壁形成一间隙,所述弹性部凸设一凸台。
可选地,所述电池面盖设有一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U形的操作部,所述扣合部另外一侧向内延伸形成一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第三侧壁卡合。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体灶具脉冲控制器外壳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在所述PCB集成板集成所述连接插片,所述连接插片设有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PCB集成板,自所述固定部向上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长方体,自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凸窗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插片呈一七字形,所述点火插片设有一卡持部卡持于所述端子槽中,自所述卡持部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解决了所述点火插片与PCB集成板的连接是在腔内通过连接线进行点焊连接,导致生产不便问题。
2、所述负极极片一端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一收容腔底壁外,所述PCB集成板设有一排插,所述排插中设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一端与所述负极极片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负极极片与所述PCB集成板是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外连接的,解决了所述负极极片与所述PCB集成板的连接是通过导体在腔内连接,导致生产不便,效率下降,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威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威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5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织面料(2017‑4)
- 下一篇:纺织面料(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