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脉冲的信号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9930.9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亿都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3/02 | 分类号: | H03K3/02;G02F1/1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梁嘉琦 |
地址: | 52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信号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CD产品测试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双脉冲的信号发生器。
背景技术
当LCD产品被生产出来后,为了保证LCD产品的质量,必须对 LCD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传统的可靠性测试一般是利用脉冲信号发生器对LCD产品施加脉冲信号,从而检测LCD产品是否存在产品缺划、底色不均或黑白点等问题。但传统用于LCD产品的脉冲信号发生器,只能够输出单路脉冲信号,不利于对LCD产品进行快速测试,从而不利于提高LCD产品的测试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脉冲的信号发生器,能够同时输出两路电压和频率均可调的脉冲信号,从而能够利用两路脉冲信号同时对一个LCD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或者利用两路脉冲信号分别对两个LCD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从而能够实现对 LCD产品的快速测试,从而能够提高LCD产品的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脉冲的信号发生器,包括用于把高压电源转化为适合信号发生器使用的低压电源的电源转换模块、用于产生第一路脉冲输出信号的第一脉冲产生模块和用于产生第二路脉冲输出信号的第二脉冲产生模块,第一脉冲产生模块包括第一脉冲电压输出模块和第一脉冲频率输出模块,第二脉冲产生模块包括第二脉冲电压输出模块和第二脉冲频率输出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为第一脉冲电压输出模块、第一脉冲频率输出模块、第二脉冲电压输出模块和第二脉冲频率输出模块提供供电电压,第一脉冲电压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和第一脉冲频率输出模块的频率输出端结合在一起,第二脉冲电压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和第二脉冲频率输出模块的频率输出端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第一脉冲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用于相互配合从而调节第一路脉冲输出信号的电压的第一三极管、第一电位器和第一开关芯片,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于电源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和第一开关芯片的第一开关输入端,第一开关芯片的第一开关输出端与双脉冲输出接线端的第一脉冲输出引脚相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位器的调节端相连接,第一电位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和参考地相连接。
进一步,第一脉冲频率输出模块包括第一时基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和第一串行计数器,第一时基芯片的外围电路中设置有第二电位器,第二电位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时基芯片的放电引脚和触发引脚相连接,第二电位器的调节端分别与第一时基芯片的触发引脚和阈值引脚相连接,第一时基芯片的输出引脚与第一串行计数器的时钟输入引脚相连接,第一串行计数器的信号输出引脚与双脉冲输出接线端的第一脉冲输出引脚相连接。
进一步,第二脉冲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用于相互配合从而调节第二路脉冲输出信号的电压的第二三极管、第三电位器和第二开关芯片,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于电源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和第二开关芯片的第一开关输入端,第二开关芯片的第一开关输出端与第一开关芯片的第二开关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开关芯片的第二开关输出端与双脉冲输出接线端的第二脉冲输出引脚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电位器的调节端相连接,第三电位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和参考地相连接。
进一步,第二脉冲频率输出模块包括第二时基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和第二串行计数器,第二时基芯片的外围电路中设置有第四电位器,第四电位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时基芯片的放电引脚和触发引脚相连接,第四电位器的调节端分别与第二时基芯片的触发引脚和阈值引脚相连接,第二时基芯片的输出引脚与第二串行计数器的时钟输入引脚相连接,第二串行计数器的信号输出引脚与双脉冲输出接线端的第二脉冲输出引脚相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单片机,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开关芯片的第一开关控制端、第二开关控制端和第二开关芯片的第一开关控制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亿都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江门亿都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99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