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透析专用血路管夹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8625.8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3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储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路管 接触点 脊部 夹子 通孔 血液透析 扣合段 压合 本实用新型 连接段 自由端 卡扣 不良现象 连续设置 脱开 导通 抵扣 路管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专用血路管夹子,包括本体、扣合段、压合段、连接段;扣合段开设有第一通孔,连接段开设有第二通孔,血路管连续贯通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扣合段的自由端设有卡扣;压合段的自由端设有与卡扣活动抵扣的卡持部;本体的内侧设有连续设置的第一脊部与第二脊部,压合段的内侧设有第三脊部;第一脊部与血路管形成第一接触点,第二脊部与血路管形成第二接触点,第三脊部与血路管形成第三接触点,第三接触点位于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血液透析用血路管夹子,可实现可靠阻断或者导通血路管的效果,具有结构可靠简单并能够有效的防止血路管夹子出现脱开的不良现象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透析用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血液透析专用血路管夹子。
背景技术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患者体内肾脏病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逐渐下降形成,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肾脏受损、毒物伤害或血流供应不足等原因而引起的肾衰竭病症。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已是常规治疗手段。该治疗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向体外引流,由很多空心纤维组成的一个透析器内装着和机体浓度相近的透析液,经过血液和透析液的浓度差进行对流完成物质交换,这样可以将患者体内代谢废物彻底清除干净,维持患者机体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也可以将体内过多水分清除彻底。
血液透析通常利用血液透析机完成,并包括:血泵、肝素泵、压力监测装置、空气气泡监测装置、透析液配比装置、超滤控制系统等。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患者利用血液透析机及透析器,进行人体血液的体外循环并清除血中的代谢废物及过多的水分。因此,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必需使用血路管。在透析过程中,需要对血路管的很多部位进行阻断,例如在血路管的动脉引血端、静脉回血端、动静脉壶、动静脉压力监测端、输液端、肝素泵输入端共有10多个血路管夹子,具有阻断与导通作用。
传统的血路管夹持装置通常采用如申请号为201420585361.2及申请号为201420040514.5等示出的血路管固定装置/固定夹子,以实现对血路管的阻断与导通。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均存在结构复杂或者阻断后容易脱开的缺陷,并且血路管易被压迫偏移,极易导致医疗事故。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血液透析用的血路管活动阻断或者导通的夹持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血液透析用血路管夹子,用以实现对血路管的活动阻断与通道,简化产品结构,并有效防止脱开、血路管被压迫偏移的不良现象,降低出现医疗事故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专用血路管夹子,用于夹持血路管,包括:
本体、扣合段、压合段、连接本体与压合段的连接段;所述扣合段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段开设有第二通孔,血路管连续贯通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所述扣合段的自由端设有卡扣;
所述压合段的自由端设有与卡扣活动抵扣的卡持部,通过按压所述压合段以将卡持部压入卡扣的内侧;
所述本体的内侧设有连续设置的第一脊部与第二脊部,所述压合段的内侧设有第三脊部;
所述第一脊部与血路管形成第一接触点,所述第二脊部与血路管形成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三脊部与血路管形成第三接触点,其中,所述第三接触点位于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接触点与第一接触点或者第二接触点呈偏离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脊部与第二脊部之间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具弧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合段的外侧设有沿厚度方向平行布置的若干凸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86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引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静脉导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