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型无线移动车底安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8022.8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6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罗义中;谭勤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西物信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6 | 分类号: | E04H5/06;E01F1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无线 移动 车底 安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全型无线移动车底安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型会议、体育赛事场地、交通要道等场所经常需要对进出车辆进行底盘检查,以防止其非法携带枪支、炸弹、毒品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
目前,通常采用移动车底安检装置来对车辆底盘进行检查,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304027792S”的现有技术在2017年2月8日公开了一种无线移动车底安检装置。以该类无线安检装置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为:检测时直接放置在进出通道中间,先通过装置内的光源、折射镜与视频采集设备配合采集车辆底盘图像,再根据采用到的图像分析车辆底盘是否有异物,从而确定被检测车辆是否危险。该安检装置因在检测时具有不需要连接外部线缆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该类无线安检装置直接放置在进出通道的中间,因此,在检测时容易发生因被车辆撞击而损坏的情况,导致其使用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型无线移动车底安检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车辆撞击安检装置时提供缓冲,从而达到提高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型无线移动车底安检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光源、折射镜与视频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防撞气囊,且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垂直的侧面上的防撞气囊体积大于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平行的侧面上的防撞气囊体积。
所述防撞气囊为圆柱形结构,且箱体每个侧面上防撞气囊的数量均为多个。
所述防撞气囊竖向设置在箱体上。
所述箱体上套设有伸缩带,所述防撞气囊通过伸缩带连接在箱体上。
所述防撞气囊上设置有扣件,所述防撞气囊通过扣件连接在伸缩带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箱体四个侧面的防撞气囊,能够在车辆撞击箱体时提供缓冲,避免车辆直接撞击箱体。同时,当发生撞击时,受外力作用,防撞气囊能够推动箱体发生移动,保护箱体不受撞击。而将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垂直的侧面上的防撞气囊体积设为大于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平行的侧面上的防撞气囊体积的结构,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降低撞击力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保护安检装置,大幅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极大地降低了安检装置的损坏率。
二、本实用新型将防撞气囊设为圆柱形结构,且箱体每个侧面上均设置多个防撞气囊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大箱体的保护力度和保护效果。
三、本实用新型将防撞气囊竖向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有利于保证在具有较好防撞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
四、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带使防撞气囊连接在箱体上的结构,有利于防撞气囊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箱体,2、防撞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全型无线移动车底安检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光源、折射镜与视频采集设备,所述箱体1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防撞气囊2,且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垂直的侧面上的防撞气囊2体积大于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平行的侧面上的防撞气囊2体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撞气囊2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结构,且竖向设置在箱体1上。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每个侧面上防撞气囊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每个侧面上的防撞气囊2均较为紧密地排列。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箱体1上套设有伸缩带,所述防撞气囊2通过伸缩带连接在箱体1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气囊2上设置有扣件,所述防撞气囊2通过扣件连接在伸缩带上。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利于防撞气囊2与箱体1的快速拆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线车底安检装置的箱体1中还设置有红外感应器、控制板、无线通讯模块等其它部件,其具体结构为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在叙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车辆与箱体1发生撞击时,车辆首先撞击在防撞气囊2上,由于防撞气囊2为充气结构,因此能够为箱体1提供缓冲,避免箱体1遭受直接撞击。并且,在撞击力的作用下,防撞气囊2能够推动箱体1发生移动,偏离汽车的行走进轨迹,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西物信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西物信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80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