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向内外四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7878.3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4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石博诚;孙雪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博诚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向 内外 循环 连续流 工艺 处理 城市 污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向内外四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据统计,仅2014年一季度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3622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53×108m3,运行负荷率达79.9%。而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高耗能产业,资料显示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电耗值达到0.285kWh/m3,总电量消耗占据污水厂运行费用的60%,所以降低污水处理能耗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国内外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中好氧反应池需要大量的曝气,以供好氧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据统计,污水厂中核心生化处理单元耗电量占整个工艺的50%-70%,主要集中在鼓风机、搅拌器和内外回流泵上,此处的内外回流泵作用是回流硝化液和污泥。活性污泥法中,曝气能耗约占总能耗的55.6%。
传统工艺处理污水如图1所示,城市污水从原水水箱1通过恒流泵21把污水稳定送入有效容积为36L的传统反应池1中,其外连接空气压缩机23,转子流量计24;曝气池2出水依靠高度差进入竖流式沉淀池3,沉淀后出水经溢流堰31流出,沉淀池3内设有排泥口32,污泥经回流泵33回流至曝气池曝气管附近。
曝气的目的是使曝气池中溶解氧、有机物及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混合接触,从而加速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传统曝气方式多采用水平布置,曝气器分散在曝气池底部,气泡由曝气器出口开始上升,上升高度即为曝气器与水面的距离,路程相对较短,与污水接触的时间有限。因此存在氧转移效率较低,污水与气泡接触不充分等限制。由于曝气器布置位置限制,曝气出口与曝气池底部有15-20cm的距离,水流无法影响到曝气池底部,因此造成曝气池底部积泥,利用率降低。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城市污水的污染物组成及比例也有相应的变化,含氮量增加,出现了低碳氮比的情况,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对废水脱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氨氮完全硝化需消耗大量的氧,增加了动力消耗。对低碳氮比的废水,还需外加碳源,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向内外四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应器脱氮能力低下、难降解有机物不能被去除、曝气池底部积泥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竖向内外四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城市生活污水水箱、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和竖流式沉淀池,所述城市生活污水水箱顶部出水口与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顶部一侧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所述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且插入至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底部,所述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另一侧顶部出水口与竖流式沉淀池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内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2个横L型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竖板位于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进水口一侧且竖板尾端朝下,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横板尾端位于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水口一侧,所述第一导流板横板和竖板与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两侧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第二导流板的竖板位于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水口一侧且竖板尾端朝下,所述第二导流板横板尾端位于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进水口一侧,所述第二导流板横板和竖板与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两侧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进水口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所述穿孔曝气管外延与空气泵连接且穿孔曝气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中心处设有悬挂式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进一步地,所述竖流式沉淀池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底部外接有排泥管,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回流口与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进水口一侧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横板长度分别占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总长度的3/4,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竖板高度分别占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高度的2/5,所述第一导流板竖板尾端和第二导流板的尾端竖板距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底部距离分别为竖向内外四循环曝气池内有效水深的1/2和1/10,所述悬挂式填料的体积为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空间体积的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博诚,未经石博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7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