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7189.2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0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肖菊花;何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英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J3/50;C10J3/7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51213 | 代理人: | 陈靖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技术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还是焚烧,现有的炉子炉体结构,炉底与炉体为一体式结构,虽然其制造方便,但存在的实际问题是,由于炉体较深,炉体的结构清理和维修时比较麻烦,特别是炉底的集灰处排料不是很顺畅也很难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中炉子的结构采用炉底和炉体一体成型的结构,存在炉底的集灰处排料不顺畅以及很难清理的不足,提供一种进料容易以及排料顺畅的气化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化炉,它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主要由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炉顶、炉身、炉下身和炉底组成,所述炉体内形成腔室,所述腔室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端向上贯穿炉顶,所述进料口下端向下置于第三腔室内,所述炉顶上设置有防爆口和观察口,并且所述防爆口和观察口分别位于进料口的两侧,所述炉身上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炉下身上设置有等离子炬安装座和天然气烧嘴安装座,所述防爆口和观察口均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烟气出口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等离子炬安装座和天然气烧嘴安装座均与第三腔室连通。
本技术方案中首先将进料口设置在腔室内,进料口上端向上贯穿炉顶、下端向下置于第三腔室内,这样就是进料口在腔室内形成一个竖直设置的状态,由于现有技术中气化炉的进料口是水平设置,这样在进入粉料的时候,如果当粉料遇水蒸气后,就会形成结块,这样就会造成进料口堵塞,所以通过设置竖直的进料口就能很好的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具体如下,当粉料通过竖直的进料口进入时,即使粉料结块,结块的粉料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的进入炉底,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进料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当粉料能够顺利的进入炉底后,就可便于粉料的堆积,从而实现粉料堆积角度(粉料静止时形成的斜坡的角度)的控制。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炉底上倾斜设置有熔融体排料口,且所述熔融体排料口与炉底连通,所述熔融体排料口为两个,两个熔融体排料口分别位于炉底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两个熔融体排料口中心线的延长线相交形成一个夹角a,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45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倾斜的熔融体排料口,这样焚烧后的粉料形成的熔融体就能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的从排料口流出。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炉身上还设置有测温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炉顶与炉身之间、所述炉身与炉下身之间以及所述炉下身与炉底之间均通过法兰盘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法兰盘将炉体组成的各个部分连接,首先这样可以将炉体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卸,便于对各个部分的维护和清理,例如,当炉底内的熔融体不能全部排出的时候,就可以将炉底拆卸下来,从而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清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炉顶、炉身、炉下身和炉底均是由炉壳层、保温层、过渡层和工作层组成,并且所述炉壳层、保温层、过渡层和工作层按照从外至内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炉壳层采用碳钢制成,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棉制成,所述过渡层和工作层均采用轻质砖制成。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炉体的结构设置为炉壳层、保温层、过渡层和工作层,这样可以使炉体外部的温度大大降低,避免人员以外烫伤,同时可以减少热能的损失,大大的节约能源的消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竖直状态的进料口,从而便于粉料的进入,避免粉料结块时,进料口的堵塞,同时通过设置排料口,从而便于粉料熔融后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炉底,2炉下身,3等离子炬安装座,4炉身,5烟气出口,6法兰盘,7炉顶,8防爆口,9观察口,10进料口,11测温口,12天然气烧嘴安装座,13熔融体排料口,14第一腔室,15第二腔室,16第三腔室,17第四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英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英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71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