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度可调型汽车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36763.2 | 申请日: | 2017-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1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唐杰;冷严;杨波;谭木星;赵吉强;何恩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可调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可调型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汽车驾乘舒适度的重要性以及日益凸显,汽车座椅做为车内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舒适感能很直接的为驾乘人员感知,特别是座椅的表面温度是其第一感知,直接刺激驾乘人员的神经系统,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部通常还是依靠汽车空调整体调控车内温度,此种调节方式,作用到座椅表面比较缓慢,在冬天或者炎夏,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会使座椅暖和或变凉,也有单独调节座椅温度的,通常是通过冷流管道或者与汽车空调相连,或者采用电热丝发热等,存在降温或辅热缓慢,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能快速实现座椅表面温度的降温或升高,更适合乘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型汽车座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温度可调型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和面套,二者之间填充有发泡层,其要点在于:所述面套上分布有透气孔,所述座椅骨架和发泡层之间设有风道,该风道具有进风口,所述透气孔与风道连通;
所述风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道内在风机的下风位置还设有半导体制冷装置,该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换向电路以及与该换向电路电连接的至少一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座椅骨架内设有带通气口的散热通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处于该散热通道内,另一侧处于风道内。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在座椅内部设置半导体制冷片与换向电路连接,可以快速改善座椅面套的温度,达到制冷或辅热的效果,使驾乘人员处于相对舒适的环境,从而提高汽车整体舒适性,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避免了传统方式发热或制冷存在的危险因素。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包括主风道和与主风道连通的分风道,所述透气孔与分风道连通,所述主风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进风口,所述风机设置在主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风机泵入的风经过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处理后基本均匀到送到面套各个部位,使表面温度基本处于均匀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面套内侧在正对进风口的位置设有过滤层。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抽入的风进行过滤,延长使用周期,防止因空气中的粉尘较多,长期以往,将风道堵死,不方便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主风道内靠近风机的下风位置固设有绝热基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设在该绝热基板上,所述绝热基板上设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散热孔。采用以上结构,将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在绝热基本上,可以有效防止半导体制冷片直接与发泡层接触,其表面的温度过高或过冷而对发泡层的形态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和通气口均位于座椅骨架后侧靠下部位置。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避免驾乘人员直接感知抽吸空气或排放气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其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为两组,并联在换向电路中。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增加冷却装置的可靠性及工作效率。
为方便及时控制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换向电路中设有用以控制其电流方向及电路开闭的控制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可调型汽车座椅,实现快速对汽车座椅表面温度的调节,有利于提高驾乘环境的舒适性,从而提高汽车的品质,其结构安全可靠,并且简单,易于大量推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温度可调型汽车座椅,主要包括座椅骨架1和面套2,在两者之间填充有发泡层3,面套2上分布有透气孔20,也可以直接采用透气材料制成,在发泡层3内分布有风道4,如图1所示,风道4包括主风道41和分风道42,主风道41沿座椅骨架1平行设置,穿设在座椅的底部和靠背部,呈三叉结构,其分支两端封闭,靠近座椅骨架1底部后侧一端敞口具有与座椅外界连通的进风口40,面套2的内侧在对应进风口40的位置设有过滤层21,可以是海绵等材料组成,可以有效降低抽入空气的粉尘量,避免发生尘埃堆积堵塞的情况;
主风道41上还分布有分风道42,分风道42的两端分别与主风道41和透气孔20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6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