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6038.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3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冯俊滔;李青;王宏晖;李志明;辛玉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2/00 | 分类号: | B61B12/00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0 | 代理人: | 谢建华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索道 承载 专用 卡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载索卡绳器工装领域,尤其是一种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
背景技术
千米施工索道承载索两端分别固定于上、下地锚的支架上,形成架空索道的承载轨道。地锚多以承受拉力为主,因为承载索长度较长,所以即便是在上、下地锚处产生的轻微晃动,也可能会造成承载索的大幅度晃动,导致地锚损坏或者松动,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一般的施工索道都使用多个绳卡对承载索进行固定,但千米施工索道受力较大,使用绳卡易发生安全事故,并且承载索张紧力不能保证。另外当索道运行后,承载索会产生一定的形变,需要对承载索进行二次预紧,而在现有的承载索预紧时,必须拆除绳卡,二次预紧后再用绳卡固定承载索,操作复杂,投入维护成本高,还往往会影响索道正常施工运行。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索道长度较长时晃动较大,地锚容易损坏,使用绳卡固定承载索存在的安全隐患,影响索道运行效率,以及索道后期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索道承载索专用卡绳器,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楔体部;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间通过至少两个紧固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设置有贯穿的楔形孔;所述楔体部由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组合而成,所述楔体部能插入所述楔形孔中,且与所述楔形孔相匹配,在所述第一楔体和所述第二楔体的接触面上均开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承载索凹槽,所述承载索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承载索半径,紧固所述紧固螺栓能够将所述楔体部压装在所述楔形孔内。
优选地,所述楔体部的大端端面露出所述第一座体10m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孔由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上的第一楔形凹槽和位于第二座体上的第二楔形凹槽共同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的大小、结构完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均为铸钢材质,并通过铸造制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一楔形凹槽小端和/或第二座体的第二楔形凹槽小端端面上还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丝孔,在所述丝孔内安装有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上安装有备紧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上的调整螺栓均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所述承载索凹槽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索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其深度比承载索半径小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间的紧固螺栓数量为八个,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凹槽或第二楔形凹槽两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锁紧时将承载索穿过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楔形孔后,再嵌入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之间的承载索凹槽内(楔体部小端指向受力方向),然后将由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组成的楔体部插入楔形孔内,旋拧紧固螺栓将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预压紧,然后用锤头击打楔体部,使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在楔形孔的挤压下相互挤紧,因为承载索凹槽的深度小于承载索半径,所以在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相互挤压时可以将承载索抱紧。工作时,因为承载索较重,在自身重力或承载重物的作用下承载索会给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一个较大的摩擦力,使第一楔体和第二楔体向楔形孔小端移动,从而将绳索抱的更紧。在日常维护时,可以通过调节楔体部小端的调整螺栓使其顶紧固定支架,来将实现承载索二次预紧,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提高了施工索道运行安全系数,延长了承载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座体 2、第二座体
3、楔体部 4、楔形孔
5、紧固螺栓 6、法兰
7、地锚 8、固定支架
9、承载索 10、调整螺栓
31、第一楔体32、第二楔体
33、承载索凹槽41、第一楔形凹槽
42、第二楔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60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摆动式索道支撑装置
- 下一篇:索道牵引车防脱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