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环形冷却水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5732.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9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章正昌;张亚平;张帆;胡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环形 冷却 水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环形冷却水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冷却设备主要包括环形水道(如CN200610032414.8)、几字型冷却水道(如CN201110181911.5、CN200920205798.8)、环形几字型冷却水道(如CN201310465107.9、CN201510604877.6)以及螺旋形水道(如CN201620582140.9)。但上述现有技术中,几字型水道流阻大,冷却液压降大,冷却效果一般;螺旋形水道流阻中等,冷却效果良好,但电机温升分布与水道分布不均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机冷却结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并联环形冷却水道,其相比螺旋形水道、几字型水道而言,可进一步减小流阻,增大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并使得电机温度分布更均匀,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制造工艺简单,可通过型材机加工或铸造实现。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电机环形冷却水道,其包括位于电机壳体的内水套以及套设在所述内水套外的外水套,所述内水套以及外水套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动的密闭水道腔体,且所述外水套上具有分别与所述密闭水道腔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密闭水道腔体内具有多条供冷却液流动的环形水道,所述多条供冷却液流动的环形水道均环绕所述电机壳体设置,且每一所述环形水道均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内水套外表面或外水套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阻隔筋以及若干条环形水道筋,相邻两环形水道筋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水道;且所述阻隔筋的高度与所述内水套和外水套之间的间距相匹配;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阻隔筋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阻隔筋沿电机壳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环形水道筋沿电机壳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水道筋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阻隔筋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轴向水道,所述环形水道筋的第二自由端与所述阻隔筋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轴向水道;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轴向水道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轴向水道连通。
优选的,每一所述环形水道筋的第一自由端到所述阻隔筋的距离为第一设定值,每一所述环形水道筋的第二自由端到所述阻隔筋的距离为第二设定值。
优选的,按照与所述进水口的距离从近到远,各环形水道筋的第一预设值依次递增;和/或,按照与所述出水口的距离从近到远,各环形水道筋的第二预设值依次递增,使得所述第一轴向水道从所述进水口开始,和/或,所述第二轴向水道从所述出水口开始由窄逐渐变宽。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沿所述阻隔筋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水套以及外水套均为圆筒形;且所述内水套的顶端与外水套的顶端之间,和/或所述内水套的底端与外水套的底端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和/或密封胶。
优选的,所述内水套以及外水套均为圆筒形;且所述内水套的顶端与外水套的顶端之间,和/或所述内水套的底端与外水套的底端之间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并联环形冷却水道相比螺旋形水道、几字型水道而言,可进一步减小流阻,增大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并使得电机温度分布更均匀,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制造工艺简单,可通过型材机加工或铸造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环形冷却水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环形冷却水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内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电机并联环形冷却水道,其相比螺旋形水道、几字型水道而言,可进一步减小流阻,增大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并使得电机温度分布更均匀,而且制造工艺简单,可通过型材机加工或铸造即可实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5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式电机
- 下一篇:一种油冷电机的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