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止液加长型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5061.2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9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颜霞;徐晓东;胡伟;乔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商泽永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5;A61M5/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王灏增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头 加长型输液器 主输液管 自动止液 加药器 进药口 本实用新型 输液器本体 病人抢救 二次污染 螺纹接头 输液通道 点滴筒 加药口 密封帽 排气管 换液 加长 上套 针具 输液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止液加长型输液器,包括输液器本体和/或排气管,所述输液器本体包括主输液管、第一针具、点滴筒、双头加药口和螺纹接头,所述主输液管的长度大于等于4.5米,所述主输液管与双头加药器的一个进药口相连通,所述双头加药器的另一个进药口上套接有密封帽。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止液加长型输液器长度为特殊加长的4.5米,可实现在医治仓外即可输液,减少入仓次数,大大减少入仓换液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率;双头加药器的另一个进药口的设计能够再病人抢救治疗时增加一个输液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止液加长型输液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输液器其制备材料中均含有DEHP塑化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化疗药剂营养液药剂等的说明书上,均明确写明建议使用不含有 DEHP塑化剂的输液器,防止塑化剂析出影响药效及不良反应。此外,一般的输液器长度在均在2米左右,而对于位于无菌舱、高压氧舱等舱内的病患来说,频繁的舱内换液可能增加二次污染的几率,带来不利于康复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满足长距离换药、并且不含DEHP塑化剂的自动止液加长型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止液加长型输液器,包括输液器本体和/和排气管具(也就是说输液器本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排气管具配套使用),所述输液器本体包括主输液管、第一针具、点滴筒、双头加药口和螺纹接口;
所述第一针具的针头端与输液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针具的针尾端与通过主输液管与点滴筒的一端连通,所述点滴筒的另一端通过主输液管与双头加药口的一个进药口相连通,所述双头加药口的另一个进药口上套接有密封帽,所述双头加药口的出药口通过软管连接有螺旋接头,所述螺旋接头与留置针可拆卸连接,所述主输液管的管路长度大于等于4.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止液加长型输液器的长度为特殊加长的4.5米。在一直仓外即可输液,减少入仓次数,大大减少入仓换液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率;设置在输液器末端的双头加药口,能够在病人抢救治疗时增加一个输液通道,提高病人的生存几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针具与点滴筒之间的主输液管上套接有止水夹。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止水夹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针具与主输液管之间的连通和断开。
进一步,所述点滴筒与双头加药口之间还设有药液过滤器,所述药液过滤器的一端与点滴筒相连通,另一端与双头加药口的一个进药口相连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药液过滤器设置能够进一步过滤药液,避免有溶解不充分的小颗粒进入到血管中,减少病患因输液不适发生危险的几率。
进一步,所述点滴筒与药液过滤器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液体流速的滑钮器,所述滑钮器包括滑钮器壳体和滑轮,所述滑钮器壳体套接在主输液管外侧,所述滑轮与主输液管相抵接并在滑钮器壳体内滑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滑钮器的设置便于输液时的流速控制,从而使输液的药物在病患的承受范围内获得最好的药效。
进一步,所述双头加药口的出药口与螺纹接口之间的软管长度为 28-32cm。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30cm左右的软管距离,是双头加药口距离患者之间的输液距离较短,在抢救等时间紧急的时刻,可以通过双头加药口,快速的为病患注入药物,赢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
进一步,所述螺纹接口远离软管的一端连接有自动止液帽。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自动止液帽使药液在终端时具有止液功能,能够减少排液污染及药液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商泽永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商泽永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50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