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荡混匀器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4561.4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1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宋春丽;李新莉;杨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9/06 | 分类号: | B01L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荡 混匀器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匀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荡混匀器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旋涡(振荡)混匀器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石油化工、食品、冶金等各类大专院校、科研和生产企业的实验室、化验室作混合匀和、萃取之用,作生物、生化、细胞、菌种等各种样品振荡培养之用。
传统的振荡混匀器需要实验人员手动夹持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进行操作,振荡过程中需要实验人员将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紧压在振荡混匀器的振荡台,实验人员的手也会跟随振荡台急剧振动,导致试验人员手部很累,时间长久会影响手部健康。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试验过程中无需试验人员手持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的振荡混匀器固定支架,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验过程中无需试验人员手持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的振荡混匀器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振荡混匀器固定支架,包括能够固定安装在所述振荡混匀器上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杆,所述支杆自上而下连接有能够沿其纵向移动的压紧机构和多个夹持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杆上第一卡环、与第一卡环连接且水平设置的弹簧片、设置在弹簧片端部的压紧块;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杆上第二卡环、与第二卡环连接的横杆、设置在横杆端部用于套接离心管或试管的套环。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块还通过弹簧连接有半球形压紧头,所述压紧头在紧压离心管或试管时,所述压紧头的中心线与离心管或试管的中心线及所述振荡混匀器上的振荡台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能够套设在振荡混匀器上的框架和多个支撑框架的支撑脚,所述框架上转动连接有多个将其紧固在振荡混匀器上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与所述框架枢转连接的压紧板、穿设压紧板的弹性拉拔销。
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脚上还连接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环与各第二卡环均通过螺栓锁紧在所述支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套环周缘上水平设有与所述横杆端部螺纹连接的螺杆。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夹持机构夹持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利用压紧机构将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紧压在振荡混匀器的振荡台上,不需要人工夹持,即能稳定地对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中的样品进行振荡培养;
2、通过在支杆上设置多个夹持机构,使得各夹持机构可根据需要分别夹持不同口径的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且各夹持机构与压紧机构可沿支杆纵向移动,能够根据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的长度进行调节;
3、通过锁紧机构将框架锁紧在振荡混匀器上,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与振荡混匀器的拆卸连接,同时能够使支杆平稳地立在振荡混匀器上,使夹持机构与压紧机构在振荡过程中稳定的对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进行作用;
4、将套环与横杆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更换不同内径的套环,以适用特殊口径的试管或离心管或比色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振荡混匀器固定支架,包括能够固定安装在振荡混匀器上的底座10、设置在底座10上的支杆20,支杆20自上而下连接有能够沿其纵向移动的压紧机构30和多个夹持机构40,压紧机构30包括套设在支杆20上第一卡环31、与第一卡环31连接且水平设置的弹簧片32、设置在弹簧片32端部的压紧块33,压紧块33还通过弹簧34连接有半球形压紧头35,压紧头35在紧压离心管或试管时,压紧头35的中心线与离心管或试管的中心线及振荡混匀器上的振荡台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夹持机构40包括套设在支杆20上第二卡环41、与第二卡环41连接的横杆42、设置在横杆42端部用于套接离心管或试管的套环43。具体的,第一卡环31与各第二卡环41均通过螺栓60锁紧在支杆20上。调节时,松开螺栓,将第一卡环和/或第二卡环沿支杆移动到所需位置,然后拧紧螺栓,将第一卡环和/或第二卡环紧固在支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45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瞬态二极管、信号传输电路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总线驱动器/线路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