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4128.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3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田玉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B60P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85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卸车一般采用受电弓充电,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4936851的一种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包括车厢、车架和受电弓,所述受电弓引出受电弓管线,所述受电弓安装在所述车厢的斗篷上表面,所述受电弓管线从所述受电弓铺设至所述车厢和所述车架的旋转铰接点,再沿所述车架铺设至所述自卸车的驱动系统控制柜。考虑到弓网受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1、需要架设接触网,增大成本;2、影响整车美观;3、影响司机视野。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更为合理的自卸车充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解决传统弓网受电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包括与电源连接且可伸缩的充电杆和与充电杆配合且设置在自卸车上的受电机构,所述受电机构包括上受电板、上受电杆臂、下受电板和下受电杆臂,所述上受电板位于下受电板的上方,上受电板与下受电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上受电板与下受电板之间形成供充电杆插入的V形夹口;所述上受电杆臂的一端与上受电板的一侧铰接,上受电板的另一侧与上受电杆臂之间设有按压弹簧,所述下受电杆臂的一端与下受电板的一侧铰接,下受电板的另一侧与下受电杆臂之间设有按压弹簧;上受电杆臂的另一端与下受电杆臂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自卸车需要充电时,自卸车停靠在充电杆的一侧,充电杆与受电机构对准后;充电杆水平向受电机构伸出,直到充电杆的一端伸入到上受电板与下受电板所形成的V形接口中,上、下受电板将充电杆接触形成有效的接触,充电杆与受电板实现电性连接,此时即可实现充电;由于受电板具有按压弹簧使其保持夹持力,确保受电板与充电杆接触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所述受电机构设置在受电箱内,受电箱朝外的一侧设有活动门。
作为改进,所述充电杆包括杆部和设置在杆部一端的头部,所述杆部的另一端与气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充电杆与充电线连接,所述充电线缠绕在绕线轮上,所述绕线轮与绕线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绕线轮和气缸设置在充电箱内,所述充电杆设有头部的一端伸出充电箱外。
作为改进,所述头部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按压式接触方式,充电接触可靠;
2、采用充电板与受电板的充电方式,解决充电枪点对点的局限性;
3、采用侧面受电方式比采用受电弓充电方式使自卸车更美观,同时对司机的驾驶视野也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卸车充电示意图。
图2为充电杆与受电机构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自卸车充电装置,包括与电源连接且可伸缩的充电杆3和与充电杆3配合且设置在自卸车上的受电机构4,充电杆3与受电机构4均设有两套,分别对应正极和负极。
如图2所示,所述受电机构4包括上受电板42、上受电杆臂41、下受电板44和下受电杆臂43。所述上受电板42位于下受电板44的上方,上受电板42与下受电板4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上受电板42与下受电板44之间形成供充电杆3插入的V形夹口。所述上受电杆臂41的一端与上受电板42的一侧铰接,上受电板42的另一侧与上受电杆臂41之间设有按压弹簧45;所述下受电杆臂43的一端与下受电板44的一侧铰接,下受电板44的另一侧与下受电杆臂43之间设有按压弹簧45;在按压弹簧45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上受电板42与下受电板44之间呈V形。上受电杆臂41的另一端与下受电杆臂4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46连接,连接杆46再通过线缆与自卸车的蓄电设备连接。所述受电机构4设置在受电箱1内,受电箱朝外的一侧设有活动门,受电箱1可以保护受电板和受电杆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4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