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死角抛光的抛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2885.4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9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耿卫兵;刘磊;朱军;曹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蕴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2 | 代理人: | 夏恒霞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死角 抛光 抛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死角抛光的抛光机。
背景技术
抛光机是工件表面处理的常用工具之一,其可通过对于工件表面的反复研磨以使得工件表面毛刺得以去除,并使其光泽度得以改善。现有的抛光机往往仅能对于工件的平整表面进行抛光处理,而对于工件的死角则难以进行加工,致使其抛光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抛光机,其可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对于工件的死角位置进行加工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死角抛光的抛光机,其包括有机架,机架之上设置有抛光轮,其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控制;所述机架之中设置有多个辅助抛光轮,其直径至多为抛光轮的1/4;每一个辅助抛光轮均通过连接端体安装至机架之上,连接端体包括有连接至机架之上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有辅助抛光轮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通过步进电机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机架之间通过电动丝杆进行连接,所述辅助抛光轮通过转轴连接至第二连接部分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辅助抛光轮的侧边部设置有经由辅助抛光轮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朝向其侧端面进行延伸的导向锥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辅助抛光轮可进一步延伸至工件死角位置之中,并避免其对于工件本身造成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之上设置有连接槽体,所述辅助抛光轮延伸至连接槽体之中;所述连接槽体的底端部设置有与辅助抛光轮彼此相对的润滑端体,润滑端体之中设置有多个润滑管道,其导通至设置在第二连接部分内部的润滑槽之中;所述润滑管道内部填充有毛细纤维,所述润滑槽内部填充有润滑油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润滑管道内部毛细纤维的毛细作用将润滑槽体内部的油脂吸附至其润滑端体表面,以对于辅助抛光轮进行抛光处理。上述润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可确保辅助抛光轮表面保持有润滑油脂,以使其对于工件的抛光效果以及抛光过程中的对于工件的保护效果均得以改善;与此同时,采用上述基于毛细纤维的毛细作用以对于辅助抛光轮的润滑处理使得辅助抛光轮之上的润滑油脂保持在可实现润滑处理的较低限度,由于辅助抛光轮仅用于工件死角位置的抛光处理,故上述润滑油脂的用量可在确保其润滑效果的同时,避免过多油脂的浪费以及对设备其余区域的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润滑端体的两侧分别延伸至辅助抛光轮侧端面对应位置,润滑端体之中包括有至少2个润滑管道,其于润滑端体之上的端部与辅助抛光轮侧端面彼此相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上述润滑端体以及润滑管道的位置设置以使其对于辅助抛光轮的侧部进行润滑处理,以使得辅助抛光轮对于工件死角进行加工过程中,避免其侧端面与工件接触时造成对于工件的损伤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槽体之中,润滑端体两侧分别连接有吸附管道,其导通至设置在连接端体之上的真空吸附泵之中,吸附管道内部设置有滤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吸附管道对于辅助抛光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件粉末进行吸附处理,以避免其进入润滑管道内部造成堵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方便死角抛光的抛光机,其可在通过抛光轮对于工件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高效抛光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机架之上的辅助抛光轮对于工件进行辅助抛光处理;由于辅助抛光轮相对于抛光轮采用窄径设计,故其可延伸至工件的部分死角位置以对于工件实现更为精确与全面的抛光工艺。上述辅助抛光轮工作过程中,连接端体之中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可通过步进电机驱使其进行相对旋转,以控制辅助抛光轮形成相对于工件的角度变化,同时亦可通过电动丝杆驱使第一连接部分进行升降处理,以控制辅助抛光轮相对于工件进行竖直方向上位置的变化,进而使得辅助抛光轮针对任意角度的工件死角均可实现加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架、2—抛光轮、3—驱动电机、4—辅助抛光轮、5—连接端体、501—第一连接部分、502—第二连接部分、6—步进电机、7—电动丝杆、8—导向锥面、9—连接槽体、10—润滑端体、11—润滑管道、12—润滑槽、13—吸附管道、14—真空吸附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蕴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蕴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2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板模型打磨工具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研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