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1846.2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8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姜其慧;白瑞义;蔡微微;谢星周;骆洪明;刘兴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E21B4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井滤砂 管柱 连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油、水井滤砂管柱井下配套工具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解决滤砂管在下井过程中油套不平衡而造成滤砂管损坏的问题。
背景技术
在油、水井防砂作业下滤砂管柱过程中,原采用滤砂管+丝堵完井,杜绝了地层砂直接进入中心管的现象,但是油套产生压力不平衡,只能通过滤砂管进行连通,下管柱过程中,套管内的修井液首先要经过滤砂管的过滤后才能进入油管内,因此,修井液内的泥质物和套管死油有可能对滤砂管造成一定的堵塞,失去了滤砂管原有的渗透能力。后来为了解决油套不平衡而造成滤砂管本体破坏的问题,通常在管住底部+温控阀完井,保证油套通过温控阀连通,套管内的液体通过温控阀进入油管内而不对滤砂管造成堵塞和伤害。当管柱下到位后,温控阀内的石蜡在地层温度下融化,挡板在弹簧的拉升作用下关闭,起到密封作用。滤砂管柱防砂+温控阀存在以下缺点:一是从统计来看地层温度较前期温度有所降低,目前地层温度52.6 ℃。在作业时,由于洗井、冲砂等工序导致在下滤砂管时井底温度会更低,而目前使用的温控阀内部石蜡设定在60 ℃左右融化,这就造成温控阀关闭缓慢,甚至可能在开井后仍处于开启状态;二是温控阀共有4个直径20mm的进液孔,在下井过程中井筒内的碎胶皮或其它杂物有可能通过进水孔而夹在挡板与挡板座之间,导致温控阀关闭不严;三是温控阀挡板与挡板座锥度较小,可能出现挡板卡在挡板座边部的情况,导致温控阀失效,导致油层出砂进入泵筒,缩短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弹簧、阀芯、销钉、阀座。所述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为圆筒形,本体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弹簧、阀芯、阀座,阀芯位于本体的中部,通过销钉固定,阀座与本体螺纹联接。
上述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中的阀芯为圆柱与圆锥的叠加体,与阀座的锥度孔配合。
上述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中的阀座为圆环结构,设有外螺纹,中间设有锥度孔与阀芯配合。
上述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中的本体为圆筒形,内孔下端设有环形凸台,两端均设有內螺纹,中间对称设有两个销钉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油田油、水井滤砂管柱井下工具配套,有效防止修井液内的泥质物和套管死油有可能对滤砂管造成一定的堵塞,保持滤砂管原有的渗透能力,完全杜绝了因温控阀关闭不及时和关闭不严的问题,有效防止油层出砂进入泵筒,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弹簧,3.阀芯,4.销钉,5.阀座;G.过流孔,Z.锥度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由本体1、弹簧2、阀芯3、销钉4、阀座5组成。所述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为圆筒形,本体1内孔下端设有环形凸台,两端均设有內螺纹,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弹簧2、阀芯3、阀座5,阀芯3位于本体1的中部,阀芯3为圆柱与圆锥的叠加体,与阀座5的锥度孔Z配合,阀芯3通过销钉4与本体1固定,阀座5与本体1螺纹联接。
使用时,将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接在滤砂管的下部,下井前装好弹簧2,对位阀芯3,上好销钉4,当滤砂管下到设计位置,封隔器座封丢手后,起出丢手管柱,再下入小内管探至油水井滤砂管柱油套连通阀内部锥度孔Z,下放加压剪断销钉4,阀芯3在弹簧2的作用下,上移顶住阀座5,关闭与套管联通的过流孔G,实现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1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