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高压铁塔的自爬式杆顶升安全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31154.8 | 申请日: | 2017-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9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逸斌;张华;张明;张阳生;袁国清 |
| 主分类号: | E04H12/34 | 分类号: | E04H12/3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利宇宁 |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高压 铁塔 爬式杆顶升 安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压铁塔的顶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压铁塔的自爬式杆顶升过程的安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交通建设用地也在不断地增长,高压线路底下的建筑物也在不断地要求增高,从而导致高压线路的离地净空高度难以满足安全要求,需要不断地提升高压线路的安装高度,而增加高压线路的高度通常也就是要整体升高高压铁塔的高度。
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出现了应用于高压铁塔的自爬式杆顶升技术,但是高压铁塔在爬升过程中容易受外部风力作用而产生晃动,从而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尤其是高压铁塔在提升过程通常是需要不断电作业,为此,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系数更高的装置去整体提升高压铁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的应用于高压铁塔的自爬式杆顶升安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应用于高压铁塔的自爬式杆顶升安全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高压铁塔的支脚板外侧的L型立架和设置在L型立架内侧的三条螺杆,每一螺杆的一端与固定支脚板的一锚杆端部同轴连接,另一端与L型立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中,一螺杆与对应的锚杆焊接连接,另外的两螺杆均为全丝的螺杆且分别与对应的锚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L型立架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三条螺杆均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L型立架为桁架结构,支脚板的底部设置有套装在所述三条螺杆中的支承板,支承板与L型立架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承板上设置有容置螺杆的U型缺口。
优选的,所述支承板与支脚板之间设置有液压顶升装置。
优选的,所述螺杆通过套筒与锚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锚杆和螺杆连接的内螺纹。
优选的,与锚杆可拆卸连接的螺杆上至少套装有两个螺母,所述两个螺母分别设置在支脚板的上侧和下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脚板的锚杆有四条,其中三条锚杆设置在高压铁塔的塔架往地面的投影的外侧并且分别与所述三条螺杆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压铁塔的支脚板有四个并呈矩形布置,所述L型立架的数量为四个,两相邻的L型立架均通过一第一横梁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高压铁塔的两相邻支脚板上均设置有一第二横梁,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拉杆。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高压铁塔的自爬式杆顶升安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L型立架,并将L型立架内侧的三条螺杆进行两端固定,加强了三条螺杆所构造成的爬升导向结构的刚性,提高了高压铁塔在整体爬升时的稳定性,减少了爬升过程中产生的晃动,提高了安全系数;通过将三螺杆中的一螺杆与所对应的锚杆焊接连接,另外的两螺杆均为全丝的螺杆且分别与对应的锚杆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普通的螺母套入支脚板的底部以对支脚板进行支撑,无需使用诸如对合的半螺母等部件对支脚板进行支承,提高了高压铁塔整体提升过程的安全性,并且也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 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自爬式杆顶升安全固定装置的高压铁塔整体爬升到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 为图1中的高压铁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自爬式杆顶升安全固定装置在爬升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逸斌;张华;张明;张阳生;袁国清,未经王逸斌;张华;张明;张阳生;袁国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11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用拉线防扭装置
- 下一篇:基于共享安全的智能应急指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