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电机驱动智能协作加载引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28960.X | 申请日: | 2017-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峰;郎向荣;路国卫;朱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威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F02N15/08;F16H55/3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 地址: | 311813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电机 驱动 智能 协作 加载 引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擎装置,尤其涉及多功能电机驱动智能协作加载引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所称的引擎,概属内燃机引擎,其凭借汽缸内所做的进气、压缩、爆炸、排气等流程,而令活塞作内缩、外推的移动,并凭借连杆带动曲柄装置旋转,而将动力输出。
目前油电混合汽车在使用电力驱动器行进时,是令电动马达直接驱动动力输出轴旋转。该油电混合汽车以电力驱使电动马达运转,使车辆启动并行进。待行车速度到达设定的高速状态时,即转换成内燃机引擎运转,目前市场上电动马达运作速度单一,速度不可控,从而导致引擎启动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引擎启动时间长的缺点,提供多功能电机驱动智能协作加载引擎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多功能电机驱动智能协作加载引擎系统,包括电机、主动盘和从动盘,主动盘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盘同步旋转,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连接有皮带,皮带与主动盘、从动盘连接处设有限位凹槽,主动盘和从动盘内分别设有与限位凹槽相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主动盘一体式,第二齿轮与从动盘一体式,从动盘上固定有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与从动盘同步旋转,第一输出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一斜齿轮,第一斜齿轮上啮合有第二斜齿轮,主动盘的上端面固定有向外凸起的散热片,散热片的数量至少为两片,所有散热片均布在主动盘上,散热片为弧形散热片,从动盘的上端面固定有偏心球。
作为优选,偏心球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偏心球均布在从动盘边缘,从动盘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一端与偏心球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到从动盘中心位置,加强筋与从动盘一体式。
作为优选,电机上设有测试电机转速的第一转速传感器,电机上设有控制其转速的控制器。
作为优选,第二斜齿轮上设有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上设有监测其转速的第二转速传感器和监测其输出扭矩的扭矩传感器,控制器接收第二转速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并控制电机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电机端设有监测电机转速的第一转速传感器,第二输出轴上也设有第一转速传感器,控制器通过第一转速传感器和第二转速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转速,电机的转速通过主动盘传送到从动盘上,从动盘上设有偏心球,从动盘在转动时,偏心球实现偏心运转,从而使得第二输出轴输出更大的扭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电机、11—主动盘、12—从动盘、13—皮带、14—第一输出轴、15—第一斜齿轮、16—第二斜齿轮、17—偏心球、18—加强筋、19—第一转速传感器、20—控制器、21—第二输出轴、22—第二转速传感器、23—扭矩传感器、24—散热片、101—电机的输出轴、111—主动盘的上端面、121—主动盘的上端面、131—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多功能电机驱动智能协作加载引擎系统,包括电机10、主动盘11和从动盘12,主动盘11与电机的输出轴101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101与主动盘11同步旋转,主动盘11与从动盘12之间连接有皮带13,皮带13与主动盘11、从动盘12连接处设有限位凹槽131,主动盘11和从动盘12内分别设有与限位凹槽131相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主动盘11一体式,第二齿轮与从动盘12一体式,从动盘12上固定有第一输出轴14,第一输出轴14与从动盘12同步旋转,第一输出轴14的端部固定有第一斜齿轮15,第一输出轴14与第一斜齿轮15一体式,第一输出轴14穿过从动盘12的中心位置,第一输出轴14的中轴线与从动盘12的中轴线共线,第一斜齿轮15上啮合有第二斜齿轮16,主动盘的上端面111固定有向外凸起的散热片24,散热片24的数量至少为两片,散热片24可以及时散去主动盘11产生的热量,提高使用寿命,所有散热片24均布在主动盘11上,散热片24为弧形散热片,从动盘的上端面121固定有偏心球17,偏心球17为不锈钢偏心球,偏心球17镶嵌在主动盘的上端面121上。
偏心球17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偏心球17数量为两个,偏心球17均布在从动盘12边缘,从动盘12上设有加强筋18,加强筋18一端与偏心球17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到从动盘12中心位置,加强筋18与从动盘12一体式,加强筋18使得偏心球17在从动盘12上固定更加的牢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威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威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89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顶孔盖的降落伞
- 下一篇:动态确定和指示飞机倾斜极限的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