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外壳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8654.6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4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田宫创;今井真一;西井乔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杨敏,金玉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车辆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外壳1’通常如图1所示,设置在车辆后部的后组合灯3’外周部的车辆外壳1’表面大致齐平。
但是,具备如图1那样的车辆外壳1’的汽车高速行驶时,高速的空气流沿汽车侧面向车辆外壳1’的后部汇集,使得流经车身到达后组合灯3’附近的空气流在车辆外壳1’的后部形成能量较强的涡流,在汽车背部形成负压,正是这种车身前后较大的压力差,导致行驶时空气阻力增大。
另外,具备如图1那样的车辆外壳1’的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由于来自车身下面的空气冲上车辆后部,会导致车辆后方的雨滴或飞溅的污泥附着在车辆的后组合灯3’上,影响后组合灯3’的照明效果。
因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的车辆外壳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外壳,其用于在车辆侧后部具备后车门、后组合灯和车轮罩的车辆上。上述车辆外壳具备:特征线,从在上述后车门的后方与后车门相邻的车辆外壳的后部延伸,并与上述车轮罩的外周隔开预定间隔;以及倾斜面,在上述车辆外壳的上部以上述特征线为界朝车体内侧倾斜预定角度而形成,其中,上述倾斜面的另一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至后组合灯的靠向上述后车门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外壳,其用于在车辆侧后部具备后车门、后组合灯和车轮罩的车辆上。上述车辆外壳具备:特征线,与上述后车门相邻并向车后方延伸,并与上述车轮罩的外周隔开预定间隔;以及倾斜面,在上述车辆外壳的上部以上述特征线为界朝车体内侧倾斜预定角度而形成,其中,上述倾斜面的另一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至后组合灯的靠向上述后车门的侧边,并且沿着上述组合灯的侧边进一步延伸至上述后组合灯的靠向后车门的底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外壳,其用于在车辆侧后部具备后车门、后组合灯和车轮罩的车辆上。上述车辆外壳具备:特征线,从在后车门的后方与后车门相邻的车辆外壳的后部延伸,并与上述车轮罩的外周隔开预定间隔;以及倾斜面,在上述车辆外壳的上部以上述特征线为界朝车体内侧倾斜预定角度而形成,其中,上述倾斜面的另一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至后组合灯的靠向上述后车门的侧边,并且沿着上述组合灯进一步延伸至上述后组合灯的底边的位于车辆内侧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备上述车辆外壳的车辆。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外壳,能够降低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和/或抑制行驶时污垢附着在后组合灯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外壳1’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车辆外壳1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车辆外壳1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车辆外壳1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3的车辆外壳1中的E-E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车辆外壳
2后车门
3后组合灯
4车轮罩
11 特征线
12 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外壳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在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以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员为基准进行说明的。
实施例1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车辆外壳1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车辆的侧后部具备车辆外壳1、后车门2、后组合灯3和车轮罩4,车辆外壳1上具有特征线11和倾斜面12。特征线11与后车门2相邻并向车后方延伸,并与车轮罩4的外周隔开预定间隔。特征线11是车辆外壳1的上部以特征线11为界朝车体内侧倾斜预定角度构成倾斜面12而形成的。另外,倾斜面1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至后组合灯3的靠向所述后车门2的侧边,沿着上下方向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形成一定的宽度即可。
通过这样的构成,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空气流在车辆外壳1的侧面沿着倾斜面12流动,使该空气流从车辆侧方后端卷绕到后方,并且在适当的部位脱离,由此能够降低空气阻力、抑制来自车辆后方的雨滴和/或飞溅的淤泥的污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倾斜面12的另一端进一步沿后组合灯3的侧边朝后组合灯3的靠向后车门2的底边延伸,如图3所示。随之,特征线11也从后组合灯3的侧边进一步延伸至后组合灯3的底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8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吸附型输液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输液吊瓶的加热保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