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霉抗菌功能的纺织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7586.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1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尹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9/02;B32B9/04;B32B27/30;B32B27/1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霉 抗菌 功能 纺织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霉抗菌功能的纺织纤维。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及自身的健康,为了适应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扩充人类的活动空间,功能性纺织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近年来,国际时装界也不断掀起纤维大革命,功能性保健纺织品成为市场主流,现有的功能性纺织品五花八门,有的可防紫外线,有的可防水,有的可防潮,但现有的一些功能性面料制作工艺都比较复杂,对生产工艺要求较为严格,相应的制作出来的功能面料的产品成本也比较高,影响了功能性面料在普通人群中的应用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霉抗菌功能的纺织纤维,通过防水层和抗菌层等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霉抗菌功能的纺织纤维,包括网状内芯层,所述网状内芯层是由棉丝相互编织而成的菱形网状结构,所述网状内芯层的朝内的一面胶合有第一纺织纤维层,所述网状内芯层的朝外的一面胶合有第二纺织纤维层,所述第一纺织纤维层和第二纺织纤维层均是由经线和纬线以相互交错、浮沉的方式编织而成,经线和纬线均是由多根纤维丝相互缠绕而成,所述第一纺织纤维层的上表面由内而外依次粘合的有防水层、抗菌层、遮光层和光触媒面层,所述第二纺织纤维层的表面设置有外裹层,所述遮光层和光触媒面层的接触面呈锯齿状,所述抗菌层包括粘合在防水层上的渗透吸收防霉抗菌剂的固定剂层,所述固定剂层渗透有防霉抗菌结构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层与抗菌层之间通过胶水或火焰粘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层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能有效地防止水分渗进纺织纤维层内部并引起霉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0.1~0.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网状内芯层、第一纺织纤维层和第二纺织纤维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粘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裹层采用有机锗材料制成,它可以提供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预防细菌的感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具有防霉抗菌功能的纺织纤维,通过设置防水层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分进入纺织纤维中,通过将防霉抗菌剂渗透到固定剂层内形成防霉抗菌结构块,实现对纺织纤维的防护,并且具有成本低、加工简单、安装方便、抗菌作用强、防霉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抗菌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触媒面层;2-遮光层;3-抗菌层;4-防水层;5-第一纺织纤维层;6-网状内芯层;7-第二纺织纤维层;8-外裹层;9-渗透吸收防霉抗菌剂的固定剂层;10-防霉抗菌结构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霉抗菌功能的纺织纤维,包括网状内芯层6,所述网状内芯层6是由棉丝相互编织而成的菱形网状结构,所述网状内芯层6的朝内的一面胶合有第一纺织纤维层5,所述网状内芯层6的朝外的一面胶合有第二纺织纤维层7,所述第一纺织纤维层6和第二纺织纤维层7均是由经线和纬线以相互交错、浮沉的方式编织而成,经线和纬线均是由多根纤维丝相互缠绕而成,所述第一纺织纤维层6的上表面由内而外依次粘合的有防水层4、抗菌层3、遮光层2和光触媒面层1,所述第二纺织纤维层7的表面设置有外裹层8,所述遮光层2和光触媒面层1的接触面呈锯齿状,所述抗菌层3包括粘合在防水层4上的渗透吸收防霉抗菌剂的固定剂层9,所述固定剂层9渗透有防霉抗菌结构块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7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箱立体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色精准套印铝型材保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