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反接自动切换功能的逆变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7430.3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7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唐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一达(深圳)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反接 自动 切换 功能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电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反接自动切换功能的逆变电源。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
逆变器技术的发展始终与功率器件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从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晶闸管SCR的诞生为正弦波逆变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可关断晶闸管GTD及双极型晶体管BJT的问世,使得逆变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功率场效应管、绝缘栅型晶体管、MOS控制晶闸管等功率器件的诞生为逆变器向大容量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新近的控制技术如矢量控制技术、多电平变换技术、重复控制、模糊控制等技术在逆变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逆变器技术的发展;
第五阶段:21世纪初,逆变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进步不断改进,逆变技术正朝着高频化、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而功率电子技术以通用逆变器为代表,广泛地应用于电动车、家用电器、电力设备、产业设备、交通车辆等领域中。其核心技术为逆变器技术,在系统节能化、高性能化、高功能化中,它已成为不可缺乏的技术。特别在作为设备驱动源的电动机控制中,通过逆变器能够供给需求的电压和电流,可自由地控制转速和驱动转矩。在各种领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逆变器,随着开关元件大容量化和高频化、微机高性能化和控制技术和回路集成化,可实现逆变器的小型化、高响应化、大功率输出化和高可靠化。
由此可见,逆变器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已经是随处可见了。而在现在的制造逆变电源设备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逆变电源是用直流电供电的,因为直接用户不是专业人员,这样就有可能把逆变电源的输入正负极与电池的正负极接反,这样可能会造成逆变电源损坏,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反接自动切换功能的逆变电源,能够在检测到输入的电压正负极接反时自动进行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反接自动切换功能的逆变电源,包括DC输入电路、逆变桥电路和逆变控制电路;所述DC输入电路的输入端耦接有反接切换电路,所述反接切换电路包括:
第一接线座,具有正极插口、负极插口,用于接入DC电源;
第二接线座,具有正极插口、负极插口,耦接于DC输入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可控开关,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于第一接线座的正极插口、负极插口,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耦接于第二接线座的正极插口、负极插口;
第二可控开关,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于第一接线座的正极插口、负极插口,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耦接于第二接线座的负极插口、正极插口;
第一输入检测电路,耦接于第一接线座的正极插口,用于检测第一接线座的正极插口是否有正向电压输入,并输出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输入检测电路,耦接于第一接线座的负极插口,用于检测第一接线座的负极插口是否有正向电压输入,并输出对应的第二检测信号;
第一控制电路,耦接于第一输入检测电路、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并响应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以控制第一可控开关通/断;
第二控制电路,耦接于第二输入检测电路、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并响应于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以控制第二可控开关通/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一达(深圳)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兴一达(深圳)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7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变电源
- 下一篇:一种用于同时检测水样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修饰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