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肢固定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6246.7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9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董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士军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21000 辽宁省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上连臂 前臂 前连臂 上臂 上肢固定 支具 本实用新型 弹性板材 固定支具 角度固定 局部皮肤 破损现象 松紧可调 铰接盘 肘关节 铰接 连臂 挤压 皮肤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肢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壳体和前臂壳体,上臂壳体一侧连接有上连臂,前臂壳体一侧连接有前连臂,上连臂与前连臂在相同的一侧,上连臂与前连铰接在铰接盘,所述的上连臂与前连臂二者皆能够调节长短,或者二者只有其一能够调节长短。连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可在0‑90°范围内调节,可在0‑90°范围内任意角度固定。上臂壳体和前臂壳体采用弹性板材制作,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强度。其使用舒适、松紧可调,减少了固定支具对皮肤的挤压,可以有效防止病人固定后出现局部皮肤破损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肢骨折、韧带损伤、肘关节损伤后非手术固定、术前固定、术后固定的上肢支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上肢固定产品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二种:
一种是主体采用泡沫材料,并在一体的泡沫材料上打眼的上肢固定支具;另一种是把石膏绷带或高分子材料等放在水中浸泡或加热后,对肢体进行固定的支具。
一、第一种产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所使用的泡沫材料不环保,材料本身在空气中会释放出一种化学气体,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采用这种固定支具对病人行固定作业后,人体排放的汗液与材料接触,还会产生一种难闻的异味。
2.泡沫材料本身很软,对肢体起不到理想的固定效果,对骨折端的移位控制和约束力不强。
3.主体长短尺寸不能调整,肘关节角度不能调节。因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病人的肢体长度差异较大和临床医生对上肢固定时的不同病例屈曲角度的要求不同,致使该产品的科学性不高,适应性较低,满足不了临床固定需求。
二、第二种产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石膏绷带或高分子材料需经过浸水处理或浸水加热处理后,再行肢体固定作业,方法繁琐,临床操作不便。
2.石膏、高分子材料软化后,一般同时需要2名人员对整个上肢进行缠绕操作,方法繁琐,既浪费人力,又耗费了医师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低。
3.上肢骨折或损伤病人在治疗期内至少存在3个病理周期:肿胀期、消肿期、萎缩期。采用本产品进行固定时,当肿胀期过后,外固定的产品的围度基本不变,而肢体的围度会减小很多,致固定物体与肢体产生较大空隙,固定效果大打折扣。这时,一般需要拆除固定物,重新再打第2次固定。随着消肿期结束到萎缩期,可能需要再打第3次固定。以上方法极大浪费财力、物力和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低,同时对病人的康复也产生不利影响。
4.如果病人肢体有外露伤口,此种固定产品和方法对医生换药、消毒等工作带来不便,也不利于伤口恢复状况及皮肤血运的观察。
5.当每次拆除固定物品时,需用专用的石膏剪刀或电动石膏锯进行切割,既费力又可能对病人皮肤造成伤害,效率不高还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给医生的治疗带来不便。
6.石膏或高分子缠绕固定,透气性很差,长时间固定会产生较大异味。
7.该产品会因操作手法的限制,对局部皮肤极易造成挤压,甚至破损,舒适感很差。
8.重量较大,对上肢会产生不当的重力牵引,对骨折愈合不利。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肢固定支具,其两个连臂长度可调,连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可在0-90°范围内调节,可在0-90°范围内任意角度固定。其使用舒适、松紧可调,减少了固定支具对皮肤的挤压,可以有效防止病人固定后出现局部皮肤破损现象。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士军,未经董士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6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创伤骨科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野外受伤用组合式骨外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