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垃圾破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25988.8 | 申请日: | 2017-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 发明(设计)人: | 武红军;李文涛;马经纬;王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8/10 | 分类号: | B02C18/10;B02C18/22;B02C18/24;B02C23/16;B09B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碑***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破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破碎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有效的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有顶板等;顶板的底部连接有气缸和送料机构,送料机构位于气缸的左侧,顶板的正下方设有破碎箱,送料机构的下侧连接有破碎机构,破碎机构的下侧位于破碎箱内。本实用新型首先设置有气缸,来实现通过启动气缸,气缸带动送料机构将建筑垃圾输送到破碎箱内,同时气缸带动破碎机构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正在日益增加,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建筑垃圾的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产生高峰期已经到来。北京市2005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已达3,600万吨,上海市2005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达2,350万吨。全国每年产生的固体建筑垃圾超过8亿吨,而其中95%可以再生利用。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耗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时至今日,几乎到了无处堆放或填埋的地步,垃圾围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方便有效的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垃圾数量过多占用空间过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建筑垃圾数量过多占用空间过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有效的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有顶板、气缸、送料机构、破碎箱和破碎机构,顶板的底部连接有气缸和送料机构,送料机构位于气缸的左侧,顶板的正下方设有破碎箱,送料机构的下侧连接有破碎机构,破碎机构的下侧位于破碎箱内。
优选地,送料机构包括有第一滑轨、第一滑块、送料箱、第一钢丝绳、第一导向轮、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顶板的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轨与第一滑块配合,第一滑块的右侧连接有送料箱,送料箱的右侧与破碎箱外左壁接触,送料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钢丝绳,顶板的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一导向轮,第一导向轮位于第一滑轨的右侧,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一导向轮,顶板的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位于第一导向轮的右侧,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块配合,第一钢丝绳的右端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二滑块的顶部与气缸连接。
优选地,破碎机构包括有齿条、过筛网、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破碎刀和齿轮,第一滑块的底部连接有齿条,破碎箱内下侧连接有过筛网,过筛网的中间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上均匀连接有破碎刀,破碎刀位于破碎箱内,第一转杆的顶部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钢丝绳、第二导向轮、导轨、导套、第三钢丝绳和弹簧,破碎箱的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钢丝绳,第一转杆的上侧开有通孔,第二钢丝绳穿过通孔,通孔内连接有第二导向轮,第二钢丝绳绕过第二导向轮,第一转杆上连接有导轨,导轨上均匀设有导套,导轨与导套配合,导套的左右两侧均与破碎刀连接,从上至下的导套之间均连接有第三钢丝绳,下侧的导套的底部与导轨的最下侧之间连接有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转杆和LED灯,破碎箱外右侧下部安装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的右侧下部连接有LED灯。
优选地,顶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59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更换的覆膜装置
- 下一篇:耐膨胀网线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