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水转向尾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5982.0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5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伍国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炫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34 | 分类号: | B60Q1/34;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369 | 代理人: | 李新梅,杨昕昕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水 转向 尾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水转向尾灯控制电路板,属于汽车灯具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车灯转向提醒信号灯采用普通卤素灯作为光源,用闪光继电器控制卤素灯的闪亮和闪灭达到安全提醒作用。但是,现有汽车转向信号灯的缺点是:1、灯光暗淡,可视度差;2、使用寿命短,容易损坏,更换麻烦;3、技术落后不环保;4、雨雾天气行车无法明确提醒后车变道信号。针对上述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水转向尾灯,具有寿命长、亮度高,节能环保的优点,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有效的起到告知后车变道信号,采用LED灯作为信号光源,在雨雾气候条件下仍能够保证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流水转向尾灯,包括发光二极管组和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亮灯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的控制电路板包括供电电源、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稳压器、与所述稳压器电连接的微控制单元,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与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二极管还电连接有发光二极管组,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微控制单元的电源正极,为所述微控制单元供电,所述的微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子与发光二极管组电连接,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组发光。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稳压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驱动微控制单元工作;微控制单元控制发光二极管组有规律的顺序发光,提高了尾灯发光的提醒性能。发光二极管组有多组,多组发光二极管组分别并联并与微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子电连接。
上述的流水转向尾灯,所述发光二极管组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的若干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具体的,这里所述的“若干”的数量为大于等于1个。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灯光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在雨雾天气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提醒仍能保持较高的亮度,有效提醒后车变道信号,提高行驶的安全。
上述的流水转向尾灯,所述发光二极管组还通过三极管与微控制单元电连接。三极管可将电流放大,用于接通并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
上述的流水转向尾灯,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微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组的负极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微控制单元的电源负极。
上述的流水转向尾灯,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之间并联有电容。在微控制单元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之间并联电容,可有效的避免瞬间电流过大对微控制单元造成伤害。
上述的流水转向尾灯,所述微控制单元与发光二极管组连接的电路上串联有电阻。电阻起到抑制电流和分配电压的作用,维持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流水转向尾灯,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信号光源,提高亮度,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有效的起到告知后车变道信号,利用发光二极管的灯光穿透性强,在雨雾气候条件下仍能够保证亮度,提醒后车变道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流水转向尾灯的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流水转向尾灯的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一种流水转向尾灯,包括发光二极管组6和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组6亮灯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供电电源1、与所述供电电源1电连接的稳压器3、与所述稳压器3电连接的微控制单元4,所述稳压器3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2与供电电源 1电连接,所述二极管2还与发光二极管组6电连接,所述稳压器3 的输出端电连接微控制单元4的电源正极,为所述微控制单元4供电,所述的微控制单元4的控制输出端子与发光二极管组6电连接,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组6发光。
所述发光二极管组6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的若干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
所述发光二极管组6还通过三极管7与微控制单元4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7的基极与微控制单元4的控制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管7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组6的负极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管7的发射极连接到微控制单元4的电源负极。
所述微控制单元4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之间并联有电容8。
所述微控制单元4与发光二极管组6连接的电路上串联有电阻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炫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炫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5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